港聞

港聞一

首駁深圳灣口岸 深地鐵13號線通車 先開7站轉車可通全市 港客:很方便

【明報專訊】昨日為深圳地鐵通車20周年,連接深圳灣口岸、由港鐵參與營運的深圳地鐵13號線首段於昨早10時18分通車,大批民眾提前在深圳灣口岸站C出口等候搭頭班車。從深圳灣口岸旅檢大樓步行百米左右便可到達地鐵站B出口和C出口,站內特別安排了音樂演奏、吉祥物等供拍照留念。深圳市民李先生稱自己是地鐵迷,昨天雖然深圳同時有5條地鐵線開通,但選了13號線乘搭,「畢竟這條線建太久了,特別想見證它開通」。

港鐵參與營運 全線16站通車未有期

13號線分一期及二期,一期長22.441公里,南起深圳灣口岸站,北至寶安區的上屋站共16站;二期將進一步向南北伸延。一期工程早於2018年1月動工,原定2022年建成開通,昨日通車的首段為一期南段線路,即深圳灣口岸站至高新中站共7個車站,全線通車未有時間表。首通段車程約12分鐘,票價2元及3元人民幣。

13號線首段通車改寫深圳灣口岸一直無地鐵接駁的歷史,除豐富該口岸的交通選擇之外,首段還能轉乘來往羅湖口岸至機場東站的1號線、來往前海合作區與文錦渡口岸的9號線,以及途經世界之窗、華強北、蓮塘口岸的2號線;加上2號線亦可轉4號線到福田口岸,從而將深圳灣口岸與市內主要地區和其他陸路口岸以地鐵連貫。

昨早專程到深圳體驗13號線的港人陳先生說,過去深圳灣交通選擇少,「現在很好呀,多一個選擇,而且還可轉其他線去福田等地方,很方便」。

自動駕駛無駕艙 乘客可車頭張望

容許人面或手掌靜脈入閘

13號線採用全自動駕駛列車,最多可載2200人,行車時速可達100公里,最大特色是車頭不設駕駛艙,乘客可直接在車頭窗戶看着列車行駛。

除了拍卡、掃碼外,13號線還支援人面及手掌靜脈辨識出入閘,車站亦有開放式智能客戶服務中心,配備智能票務終端機,乘客可自助處理票務。

同日深圳5地鐵線開通

除13號線,昨還有西麗湖至深大麗湖的7號線二期、雙龍至坪地六聯的3號線四期、崗廈北至華強南的11號線二期、海上田園東至松崗的12號線二期,共4條新地鐵線通車。另外,大灣區首條環狀線廣州11號線也於昨午2時通車。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