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創科及工業局長孫東昨透露正研究推先行先試計劃,從土地價格着手,吸引企業在港設廠生產,條件是要在若干年內達到一定產值。風投基金及健康科技公司顧問、中大醫學院副院長胡志遠接受本報訪問稱,地價優惠「只是其中一個誘因」,不少鄰近城市同樣在爭取高附加值工業生產落戶,特區政府需有全盤策略,讓企業及投資者等了解香港優勢,例如對知識產權保障等,才能爭取企業來港。
胡志遠:知識產權受保障是優勢
胡志遠形容香港「去工業化」已有一段日子,要吸引高附加值工業來港,自然要考慮成本,而香港多年來奉行高地價政策,提供地價優惠是「無可厚非」,認同政府目的為令香港產業更多元。不過除了香港,他表示內地不少城市亦期望爭取高附加值生產落戶,例如東莞、深圳、長三角城市等,需問「要設廠為何不選上海、蘇州?為何要揀香港?」要思考在整個國家佈局中「香港的分別在哪裏」,令香港可以與他們產生協同效應,而非競爭。
胡認為減地價只是其中一個誘因,「但你如何便宜,都不會比東莞、廣州便宜」,因此需讓各界持份者包括工商界、投資者等了解在香港設廠,與其他城市有何分別。胡舉例,不少人願在香港做生產,與知識產權受保障有關,不少歐美企業的生產離不開內地,若能讓他們了解香港優勢,他們就可能會將一些涉重要專利部分的生產遷到香港。
胡又稱,透過在香港設生產線,亦可吸引很多外國投資,包括中東、東南亞等;對於較不敏感的技術,傳統歐美基金亦會感興趣。
工總:港國際化口碑佳 利產品銷全球
香港工業總會主席莊子雄說,與其他地方相比,香港有不少研發中心,例如大學、科研機構等,生產基地與研發鄰近,推動科研成果商品化將可「快人一步」。他說香港市場非常國際化,在港生產後除了銷往內地,亦可賣往全球,舉例近期一些半導體企業落戶香港,亦是期望利用香港作為國際商貿平台,將產品銷向海外;同時香港向來口碑很好,亦可為企業及產品帶來價值。
莊表示與內地相比,在香港生活及語言較易適應,在吸引外地高級研究工程師、製造業工程師來港方面,不論吸引來自美國或台灣人才,香港都較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