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衛生署2021年推出首階段乳癌篩查先導計劃,轉介中風險婦女接受乳房X光造影。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推行第二階段計劃,衛生署回覆本報確認將篩查高風險婦女,即帶有某些基因突變,或有強烈家族乳癌或卵巢癌病史,原有乳癌風險評估及篩查已納入常規服務。政府癌症事務統籌委員會委員、港大醫學院臨牀醫學學院外科學系臨牀教授鄺靄慧說,篩查高風險婦女符合成本效益,並引述本地篩查研究顯示有一半乳癌患者由磁力共振(MRI)確診,建議次階段加入MRI檢查。
明報記者 張逸羲
乳癌是本港第二常見癌症,也是女性最常見癌症,女患者5年存活率84%。衛生署2021年推出首階段乳癌篩查先導計劃,使用港大開發的乳癌風險評估工具,在婦女健康中心等為44至69歲婦女評估風險,按需要轉介乳房X光造影和超聲波檢查,目標是在風險群組及早發現未出現任何症狀的乳癌患者。
2021年首階段集中轉介中風險者
衛生署回覆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有33,921名婦女接受乳癌風險評估,9561人、約28%轉介接受乳房X光造影,當中1381人、約14%接受超聲波檢查;接受乳房X光造影和超聲波檢查的婦女中,863人、約9%獲轉介專科醫生接受檢驗和治理。
鄺靄慧說,政府推出首階段篩查時參考一項她有份主導的港大研究,當年研究目的是了解撇除基因變異等高風險因素後,其他婦女是否值得接受篩查,最終當局按研究結果為中風險婦女篩查,卻無涵蓋高危者。但她說因資源有限,篩查定必聚焦最高危群組,樂見次階段篩查改變策略。
非牟利機構「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於2007年成立,為有經濟困難婦女提供基因測試,帶基因變異的高風險婦女可受資助篩查乳癌。身為資料庫主席的鄺靄慧說,資料庫按國際指引為帶有乳癌相關基因變異者每半年檢查,先做乳房X光造影和超聲波,半年後再做MRI,餘此類推並作研究分析,發現78%確診者屬零期至第一期乳癌,反映篩查高危群組可及早找出患癌。
逾半藉MRI確診 成本較X光高
專家建議與組織合作 資助檢查
鄺稱,上述數據顯示有55.1%確診者由MRI發現腫瘤,建議將MRI加入次階段篩查。但她說須考慮成本和可及程度,因MRI成本可較乳房X光造影和超聲波高一倍,而雖然大多公院設有MRI儀器,惟若用作篩查乳癌會影響其他病人輪候,相信政府將維持考慮乳房X光造影作為主要篩查工具。她建議政府可與資料庫或其他非牟利組織合作,資助高危者MRI檢查。
衛生署回覆稱,按首階段篩查先導計劃評估結果,乳癌風險評估及篩查已納入婦女健康及長者健康服務的常規服務。該署稱經參考癌症事務統籌委員會意見、專家工作小組建議,以及第一階段計劃經驗和成效,政府正籌備下階段計劃,篩查高風險罹患乳癌的女性,即帶有某些基因突變或有強烈家族乳癌或卵巢癌病史,詳情將適時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