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港聞一

大學生入行 喃嘸師:同業昔百人今過千

【明報專訊】「做殯儀業,好聽一點,就叫食十方飯,難聽一點,叫發死人財」、「紅白二事最賺錢」,無論電影抑或現實,坊間對殯儀從業員的討論似乎都離不開「錢」。身兼電影喃嘸顧問的梁俊認為《破.地獄》電影除了改變外界對喃嘸師傅「只向錢看」的形象,亦令行內人反思何謂孝道,以及如何更用心工作。至於殯葬文化日趨從簡下,喃嘸師傅是否夕陽行業?同場兩名「20+」及「30+」喃嘸師以行動反映,或許時辰還未到。

自言月薪靠利市「無得預」

45歲的梁俊13歲入行,至今32年。他說,剛入行依靠家屬封利市,亦會勸新人入行前一定要先有份工,邊做兼職邊拜師學藝,「否則跟我們只會做乞兒」。至於收費,梁形容「與請律師一樣,你試試請清洪貴不貴?」網上曾討論喃嘸師傅月薪可達7萬元,梁說自己的「無得預」,通常是家屬封利市;至於在殯儀館工作、年資較深的師傅,若一日跑3場「都很難」。

梁留意到,在主張殯儀從簡的今天,本港喃嘸師傅較數十年前不減反增,「剛剛入行只有百幾二百,但到今日,我想都過千個;我手機儲存的電話都不止500個了」。他說,坊間很多兼職喃嘸師傅「開六收九」,僧多粥少下變相難做了。至於入行條件,他認為是人品,「不可以自私或只向錢看」。

徒弟冀發揚 初期兼職數份

同場30多歲的黃智顯在元朗這場齋事負責破地獄儀式。他說,轉圈、跳火盆等高難度動作要練習約一年,算是初出茅廬,秘訣是保持鎮定,「聽清楚個鑼鼓響什麼節拍」,以及時間累積。千禧年代中五畢業後,黃曾加入另一派別做喃嘸師傅,後來認識梁俊,2016年轉投其派別,至今第八年。訪問中黃總把師父掛在口邊,憶起首一兩年無人工,要等梁俊認同自己,又稱當初靠幾百元「車錢」及做數份兼職維生,「外界框死了我們掙很多錢,但其實也不算很多」,他希望能將傳統發揚光大。

坊間有云「讀不到書就出去當喃嘸」,但也有人從中發掘到意義。同場的喃嘸師傅、22歲的陳灼軒在內地長大,父親與爺爺均為喃嘸師傅,幾歲起已跟長輩看法事,「細個成日被人話『喂喃嘸仔,喃嘸仔』,但又會感難受」。直至多年前外婆過世,發現喃嘸師傅超度先人與對在生者的意義,故在大學修畢傳媒學位後決定入行,至今約1年,且父親年紀老邁,「不想他太辛苦,所以接任」。對於坊間對行業的批評,他說「也算是受人錢財、替人消災吧」。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