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白袍胸襟處的「紅絲帶」徽章,曾德賢戴了10多年。他說,戴這枚徽章是希望能讓求診的愛滋病人更自在,也提醒自己,不要忘記這一群人需得到更多關注,而這亦是他30載堅守公營醫療系統前線的初心。行醫路上,曾德賢陪伴一個個愛滋病人及其家庭走過艱難時刻,亦有曾醫治過的病人前來探望他,分享沒有病痛的生活。
紅絲帶象徵着對愛滋病毒感染者的關心與關懷,這是曾德賢一直堅守在公院前線的原因。瑪嘉烈醫院2000年起向愛滋病患者提供住院服務,2009年起設門診,曾德賢一直走在最前線,十分清楚愛滋病人的脆弱與敏感,以及面對的歧視與誤解,「很多人不願主動求診,不想承認自己是HIV陽性」,需要更多關注,故他立志留在公院系統。
難忘肺癆寡婦中招
心理學家社工齊援
「不止醫病,亦需醫心。」曾德賢說,愛滋病背後有很多社會問題,病人需多方支援,曾有中年女病人因肺癆入院,測出愛滋病毒陽性,才知是丈夫傳染,而丈夫不久便因病離世,留下她和一個兒子。成為寡婦的病人身心煎熬,「當時我哋醫好佢嘅肺癆,撳住愛滋病,亦有臨牀心理學家幫佢梳理情緒,有社工喺經濟上支援」,整個團隊就這樣幫助這對母子渡過難關。
醫生與病人重逢不總是壞事,約一年前,該名女病人來探望曾德賢,說兒子已長大,準備結婚,自己的愛滋病毒量亦很穩定,肺癆亦沒再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