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年香港青年被指「躺平」申請公屋,房屋局長何永賢昨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現時本港30歲以下一人申請公屋宗數較2020年下跌約22%,料與房屋供應充足等有關,有助他們轉移目標至其他房屋市場;又稱當局盼擴大房屋階梯「中間部分」、即資助出售房屋,助社會上流。她又表明不為港人首次置業計劃(下稱首置計劃)供應「封頂」,亦未擬重設香港家庭自置居所目標,稱需為置業階梯保持靈活性。
明報記者 蔡穎琳、黃偉超
何永賢表示,現時本港30歲新增公屋申請人數,較2020年的新增申請下跌約一半,而最新一般輪候公屋申請(包括一般家庭及長者申請)約為12.3萬宗,亦較2020年約15.6萬宗下跌約21%,反映公屋供應「消化」輪候隊伍。
她認為以前樓價貴及低息環境,青年未能負擔私樓,同時居屋供應不足,他們難以申購便去申請公屋,惟未來5年(2025/26至2029/30年度)整體公營房屋供應為189,000伙,較本屆政府上任時的五年期(2022/23 至 2026/27年度)增加約八成,再加上二手居屋按揭貸款保證期放寬,擔保期由30年延至50年,按揭成數達九成,加快居屋二手市場流動,令青年逐漸將目標由公屋轉移至其他房屋市場。
置業階梯5:2:3將變4:3:3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公屋和資助出售單位比例由7:3調整至6:4,何永賢說本港有3層置業階梯,即公屋、資助出售房屋和私樓,將擴大中間部分、即資助出售房屋,3層比例將由「5:2:3」逐步變成「4:3:3」,助青年上流。
未擬重設自置居所比率目標
另外,本港家庭自置居所比率自1997年到今年6至8月,介乎46.6%至54.3%(見圖)。被問到本港回歸時曾訂立10年內全港七成家庭自置居所的政策目標,現時當局增建資助出售單位,會否有「底氣」研究重設;何永賢強調政府多年來在置業階梯保持靈活性,因無「水晶球」預測供求,亦不應在置業方面設「硬指標」,認為樓市變數太多,如利息、經濟變化、地緣政治,亦涉及個人因素,政府需平衡回應社會訴求。
現有首置項目「足夠多」
上屆政府推出首置計劃,今年未再提出新項目,仍維持油柑頭項目、安達臣道項目等,合共約6700伙。何永賢稱各首置項目「無停,全速做」,如油柑頭項目正研究山坡、道路設計等,現有首置項目已足夠多,希望集中發展資助出售房屋。
被問到本屆政府是否覺得首置可封頂,何回應「沒想過減首置……會不會封頂?無」,但需待項目落成後再檢視,形容管理置業階梯如照顧花園,需不時檢視私樓市况、定價及銷售情况等因素而調整。「我們時時都要好像照顧個花園,好勤力,棵棵花都要望下,『咦,這棵花生得勁,你就要修剪它』,『那棵(花)你想它生大些,就施肥』,要好像一個好好的花王,樣樣都要事事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