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治療急性中風的黃金時間為發病4個半小時內,否則無法使用溶栓治療。87歲的趙婆婆在某凌晨扎醒後發現右邊身癱瘓,幸家人及時發現將她送院,經低場磁力共振(MRI)確診急性中風,並鎖定發病時間是4小時內,獲安排溶栓治療。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名譽臨牀副教授馬師浩說,以往電腦掃描無法得知病發時間,醫生不會貿然用藥,使用新技術則有助這類睡醒後中風個案得以治療。
照低場MRI 確定4小時內病發
10年前首次中風的趙婆婆,今年某天凌晨醒來驚覺右邊身體無力、不能言語,被送往威爾斯親王醫院後接受低場MRI掃描,確定是在4小時內病發,可使用溶栓治療。雖然現時她仍需靠輪椅出入,但右手已能活動,受訪時亦能回答提問。多次被問病發時有否感到害怕,她笑說從無擔心,逗得現場記者和醫生大笑。她稱診斷過程很快、沒有不適,「最緊要安全」。
本身是威院內科及藥物治療系副顧問醫生的馬師浩說,不少病人屬睡醒後中風,以往急症室診斷流程是無法確認確實病發時間,只能得知病人截至睡前未病發,一般而言無法符合病發4個半小時內的黃金治療時間。他說低場MRI可推斷病發時間,而趙婆婆診斷為4小時內發病,才能提供溶栓治療。
只需5分鐘 可用於診斷缺血性中風
傳統診斷流程另一限制,是難以診斷缺血性中風,即腦內無出血的中風,該類個案佔醫管局急性中風患者八成。馬師浩說電腦掃描只能顯示腦血管出血,可照出缺血性中風的傳統MRI需時30分鐘,耗時太久,故以往醫生只能憑經驗判斷缺血性中風。他說低場MRI只需5分鐘,可用於診斷缺血性中風,加強醫生診治信心,令更多病人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