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年社會變化不止影響年輕人尋找自我價值,也令曾展國反思社會服務可如何在香港發揮價值。曾展國盼改變制度,但最後亦是制度令他決定離港。他說近來香港制度轉變,令他開始思考,日後業界尚有多少提出倡議、改變社會問題根源的空間。「不可以說香港完全沒有希望,只能說是我情緒上不適合……情緒上不適合繼續留在香港。」
移民自救 情緒上不適合留港
即使是社工,亦難樂觀面對今日的新香港,留下來的港人如何不感到絕望抑鬱?他說正因從事多年防自殺工作,令他明白尋找新環境正是一種「自救」。「很多人自殺是因為他覺得沒有其他選擇,我現在就是在找不同選擇。」
去年網絡冒起語帶諷刺的金句:「咁係因為你悲觀,我睇到由治及興帶嚟嘅好處。」市民對各項新制度帶來的新氣象的看法和感受不同。上月移居外地的曾展國自言,自己與家人正是未能適應的一群。「適應不到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制度和思想模式,那便唯有想想,會否需要找一個新的地方生活。」
憾未建生命館 冀網上陪伴港人
在港推動防自殺工作13年,曾展國稱離開亦有遺憾,一直期盼可設立一個專門探討自殺心境和影響的生命教育體驗館,但慨嘆未能實現。他已可想像社福界未來的環境,不是他理想中的工作環境,對社會影響力有限。「做社會服務不止服務這樣簡單,提供了服務給使用者,只是解決那個使用者當刻的問題。社會服務應包括政策倡議,倡議的話就一定牽涉改變體制、制度,才可將問題從根源扭轉……如果我們在這方面空間不大,前面(提供服務)做到死有什麼用?」
因未能適應新時代的鬱悶而離開,曾展國強調只是個人選擇,期盼可換個新環境,尋找機會繼續為香港推動精神健康服務,目前已有些初步計劃,期望可透過網絡世界繼續與香港年輕人及一眾父母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