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持續酷熱,高溫的工作環境有可能令戶外清潔工人出現早期暑熱疾病的徵狀。為提高工人防暑意識,樂施會聯同奧斐康生物有限公司研發防暑警報系統,並透過智能手表向工友傳送全港性及樂施會地區性的工作暑熱警告。樂施會認為,現時天文台的香港暑熱指數忽略地區差異,期望政府建立一個地區為本的暑熱指數及個人化的防暑警報系統,並納入《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
樂施會團隊今年3月向北區、荃灣區及觀塘區的300名戶外清潔工人派發「暑熱手表」,並在該3區設立濕球黑球(WBGT)裝置,量度貼近工友工作環境的暑熱指數,再換算成香港暑熱指數及工作暑熱警告,透過手表即時通知工人相關警告及中暑風險。手表亦可量度生理參數,例如心率及皮膚溫度,協助工友監測身體狀况。
指北區16日至少紅色水平 僅發黃色警告
團隊發現,他們量度3個地區的暑熱指數,與政府發出的香港暑熱指數及工作暑熱警告情况有差異,以北區最明顯。團隊在7月16日至8月15日期間測試28日,發現有16日北區的暑熱指數達到發出紅色工作暑熱警告的水平,其中8天更達到黑色警告,但政府當時發出黃色警告,時數亦較短,團隊認為工人面對的實際暑熱壓力被低估。
團隊亦訪問35名工人,幾乎全部認為手表令他們更快掌握暑熱資料及身體狀况。
樂施會港澳台項目總監黃碩紅表示,這次先導計劃只用3支WBGT裝置,希望先測試效果及過程是否順暢,團隊正物色其他地點安裝另外15支WBGT裝置,目標在全港建立地區監測站。樂施會建議政府建立一個地區為本的暑熱指數與個人化的防暑警報系統,並將該系統納入《指引》內,又建議政府在外判標書要求僱主或承辦商為工人提供有薪病假,並讓工友參與設計抗熱裝備的過程。
勞處:各區設監測站料致信息混亂
勞工處回覆,香港暑熱指數是天文台與本地大學合作,利用京士柏的氣象數據以及本港整體入院數據研究得出,能反映酷熱天氣對市民構成的健康風險,工作暑熱警告亦基於該指數制定。若設立多個地區性的暑熱警告,除了要在各區設立大量監測站,亦會令持份者接收信息時感到混亂。勞工處強調,工作暑熱警告的制定並無免卻僱主要評估工作地點的安全和健康風險的責任。
天文台回應稱,全港各區均設有氣象監測站,並提供分區溫度預報,發出「酷熱天氣警告」時會考慮各區氣溫及參考京士柏的香港暑熱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