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港聞二

手機App建器官3D圖像 助培訓醫科生

【明報專訊】近幾年,智能手機相機鏡頭質素愈來愈高。其中iPhone 12 Pro、iPhone 12 Pro Max等更由2020年開始配備激光雷達(LiDAR),測距的準確程度比其他智能手機更勝一籌。有初創公司就想出,利用iPhone 12 Pro和iPhone 12 Pro Max,配合手機App和人工智能技術,可快速和方便建立人體器官或模型3D圖像,協助大學醫學院培訓學生。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攝影 鄧宗弘

OAO Limited共同創辦人陳施諾、趙朗謙表示,他們的創業念頭,要由在中文大學讀二年級時說起。話說陳施諾和另一名同學李宇軒那時課餘在大學的圖書館當兼職,其中一項工作就是使用手提3D掃描器,為醫學院掃描人體器官模型。兩人發覺,那些手提3D掃描器除了價錢昂貴和重量不輕,使用起來也不方便。例如,一定要鋪一塊黑布作背景,兼且在黑布上設置一些點用來定位。最麻煩是在掃描過程中,根本無法知道是否有某些位置或角度有所遺漏。往往要將數據傳送入電腦之後,才發覺那些人體器官模型的3D圖像有些位置不齊全,需要用軟件來「執」,又或者要重新掃描。

方便易用 勝手提3D掃描器

兩人和趙朗謙及其餘3名同學談起這些痛點,大家都覺得很不理想。他們相信,以近年的智能手機的相機鏡頭的質素,若從不同角度對一件物件拍攝大量相片,再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整合這些2D圖像,已足以為那件物件建立一個3D圖像。尤其是,由2020年推出的iPhone 12 Pro、iPhone 12 Pro Max和iPad Pro 2020開始,就已經配備了激光雷達(LiDAR),它們的測距功能比其他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更準確。

而且,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有屏幕,它們的App可以設計到和用戶互動,在掃描過程中即時提示用戶,是否轉得太快,有某些位置或角度遺漏了,需要放慢轉速或者補掃等。6人都覺得這概念應該可行,於是便着手開發這個稱為GIMII的App,大半年後開發出第一個原型。經過在圖書館實際試用來掃描那些人體器官模型,證實效果不錯。

奪校內校外多個創業比賽獎

之後,6人就以這個App,先後參加中文大學的前期創業育成中心(Pi Centre)培育計劃,以及校內的多個創業比賽。其中,在2021年「中大校長杯學生創業比賽」中,他們奪得冠軍。2022年,6人成立公司。今年,在香港青年協會主辦的「創科N世代」比賽中,該公司也成為6支優秀隊伍之一,獲得10萬元創業啟動金和其他創業支援。

陳施諾和趙朗謙表示,使用安裝了GIMII的iPhone Pro、iPhone Pro Max或iPad Pro(2020年或以後版本)圍繞一件物件掃描時,這個App會自動控制鏡頭拍攝大約數十幅至200幅相片(視乎物件的體積),用戶毋須按拍攝鍵。至於背景的色溫,亦無所謂,也毋須設定一些點來定位。

App的畫面會顯示一條虛線,只要用戶掃描時的速度不太快,保持這條虛線不斷開就行。如果掃描的距離太遠或太近,又或者在掃描過程中有某些角度遺漏了,畫面亦會有提示。相對於手提3D掃描器,這個App無疑是易用得多。

那些相片會自動上載至雲端的伺服器,經過人工智能技術整合,大約5至10分鐘後,就會建成3D圖像。至於那個3D圖像的誤差則小於5毫米,和手提3D掃描器大致相若。

由去年開始,中文大學的醫學院已正式使用GIMII來掃描人體器官的模型。此外,有些教授做開腦等重要外科手術時,最多只能帶幾個學生入手術室觀看。使用GIMII之後,其他沒有機會進入手術室觀看的學生(中大醫學院每屆約295人),至少也可以在網上看到切開頭蓋骨之後的3D大腦圖像。

已獲中大醫學院使用

教授還可以在3D圖像的不同位置上加上標籤和說明,讓學生隨時隨地上網重溫。相對以往只能觀看一些模擬動畫,學生現在可以看到真實人體器官3D圖像,不論線條和顏色都逼真得多。除了中文大學的醫學院已正式使用,該公司亦已接觸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城市大學的賽馬會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以及倫敦某間大學醫學院。

陳施諾和趙朗謙表示,該公司最希望的,不止是多家大學的醫學院都使用GIMII,而是不同院校的醫學院學生可以共享那些人體器官的3D圖像。不過,這需要兩方面的同意。第一,是每間院校的醫學院。第二,是那些器官所屬的病人或死者家屬。所以,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成事。現時,該公司主要透過電郵和學術會議來宣傳GIMII。11月會到新加坡參加一個大型教育展。此外,該公司亦計劃,稍後在某些醫學期刊上發表文章,以顯示GIMII的實用性。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