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港聞一

不忍獨留聽障母 中大新生盼入學不入宿

【明報專訊】新生總對大學生活充滿憧憬,即將入讀中大地理及資源管理系的王皓文亦不例外,但說起「大學五件事」之一住宿舍時,他卻支吾說暫不考慮,「如果突然話住Hall(宿舍),感覺件事太急」。如此猶豫,是擔心雙耳聽不清的母親,難以獨自應付溝通困難。

皓文媽媽患先天中至深度聽障,平日需佩戴助聽器,健聽的爸爸則因要工作養家,皓文自幼與母親形影相隨,日常會大呼「阿媽」或以信息文字交流。中學文憑試(DSE)期間,皓文媽媽每晚特意熬湯,又將水果切粒端到桌上,默默為兒子打氣;但凡有來電,皓文則幫手接聽,他笑說小時常被人誤會為惡作劇或小孩子「玩電話」。

母難助學習 默書長期肥佬

皓文以前默書長期不及格,100滿分的英文默書最高只試過取8分,「佳績」令他尤其深刻。他稱因學習很多時都靠自己,母親難以輔助,但不認為自己出身可憐,反倒視為「使命」。自小已較同齡人成熟的他,小一便幫手煮飯及分擔家務,「我知我媽有這些障礙,我都很想快點幫她,所以好細個就識好多」。

難學語言卻非SEN 聾福會盼增支援

普遍CODA(聾人子女)會因父母發音不準確而混淆讀音,皓文小學時曾把「豬頸肉」讀成「豬梗肉」。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輔導中心註冊社工伍天羽表示,皓文個案算幸運,可從爸爸或親友身上學習說話,惟普遍CODA有着「肉眼看不到的需要」,倘父母都是聾人,他們自小便會缺乏語境。伍稱,大多3至6歲CODA經評估後有言語發展遲緩情况,惟他們並非SEN(特殊教育需要)或聾人學生,盼政府加強支援聾人子女。

聾福會輔導中心主任簡綺鑾亦稱,幼童「黃金學習期」在6歲前,惟聾人父母難教導子女語文,CODA往往僅靠平板電腦等學習。她說,一次家訪時CODA正觀看學習影片,惟在場父母都不知影片是靜音。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