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港聞二

3D打印縮頭頸癌手術缺血時間 東院醫生獲獎 開刀28小時除頷瘤 助癌傭體面歸鄉

【明報專訊】手術室內,東區醫院耳鼻喉科副顧問醫生黃啟泉已連續工作近28個小時,為幫病人切除下巴惡性肉瘤,讓其體面回到家鄉,在子女陪伴下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作為一個外科醫生,能夠完成一個手術、成功下到(手術)台,幫到病人是我們最大的一個動力。」秉持着病人為本的初心,黃啟泉獲得醫院管理局2024年度優秀青年獎。

黃啟泉2011年加入醫管局,近年領導鼻科團隊,與大學研究出透過維他命A及香薰精油治療新冠肺炎嗅覺缺失患者,以及利用臨牀數據配合三維人體模型打印技術,為頭頸癌患者做術前規劃,增加手術成效及成功率。他解釋,頭頸癌手術相當複雜,需開造口、截斷血管,從小腿及大腿分別取出腓骨及組織填補臉部缺陷,再重新接駁血管等,手術視乎難度,需12至逾20小時不等。而三維人體模型打印技術能製作所需腓骨長度及角度的模具,手術時有效減省一兩小時缺血時間。

一月急惡化生異味 馬拉松動刀圓終願

談及印象最深刻的病人,他憶述早前一名30多歲外傭下巴遭惡性肉瘤入侵,僅一個月已惡化至逾10厘米,難以進食及說話,患處甚至流膿並散發異味。「她唯一的願望就是希望能回到家鄉,可以見她的小朋友,走完最後一段路。」為完成病人心願,醫院組成跨部門團體,花費28個小時為她做雙皮瓣手術。他笑言手術完畢時整個團隊就像「沒了半條人命」。

回顧職業生涯最艱辛時期,他說是2018年剛獲耳鼻喉科專科資格,隨即遇上部門離職潮,需立即接手各種疑難雜症。儘管經歷諸多挫折,他深信「有危必有機」,勉勵後輩只要用心,以正確方法做正確的事,就一定會成功。

眼醫建兒童青光眼診所 訂標準程序

同獲優秀青年獎的香港眼科醫院眼科副顧問醫生黃藹汶則於2009年加入醫管局,近年參與設立小兒青光眼服務及成立指定門診診所,並制定兒童在麻醉下接受青光眼檢查的標準程序,優化流程並縮短手術時間。

黃藹汶指出,兒童患青光眼雖較罕見,但致盲風險高,且往往伴隨弱視或其他身體疾病,故檢查及治療時有一定危險。成立診所的初心是希望提供連貫服務,一次過處理不同眼科問題,減少病童覆診次數及減輕家庭壓力。她說,隨着診所不斷發展,未來能為年輕醫生提供更多培訓,為全港眼科醫生舉辦教育講座,並到內地交流分享經驗。

此外,她亦為新入職駐院醫生設計入門課程。她說,傳統教學主要是診症時年輕醫生在資深醫生旁觀摩學習,但臨牀時間緊迫,令教學雙方均有壓力,「如果將這個教學的過程抽離了我們臨牀的時間,可能大家都輕鬆很多」,故成立教學團隊,用公餘時間教導年輕醫生如何處理新症及舊症等。

設新人入門課 公餘教學補臨牀緊迫

問到個人展望,黃啟泉希望未來能有三維植入物取代人體骨,以及探索多重感官治療的發展方向;黃藹汶則希望參與更多海外學術研討、培訓年輕醫生,並推行青光眼激光普及化,幫助更多病人。

明報記者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