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港聞二

望東灣再遭剷植被 建人工河駁電箱 去年修例後列規管區 規劃署:疑違規按程序執管

【明報專訊】政府修例後去年9月將南大嶼約626公頃土地指定為受規管地區,當中貝澳是其中一個面對最大發展壓力或環境破壞風險的具生態價值地區。守護大嶼聯盟今年2月發現,大嶼山貝澳以南的望東灣一幅綠化地帶土地,繼10多年前遭開墾發展私營骨灰龕場,最近再有大規模平整,大量植被剷走,估計面積約5萬平方呎,連同去年的破壞,面積約2公頃(約十分之一個維園),現場所見最新平整地點有人工河,更設電箱供電。規劃署證實當地有疑似填土工程,或構成違規發展,會按既定程序執管。

明報記者 馬耀森

守護大嶼聯盟上周一(8日)到望東灣上址,發現正做電力接駁工程,設置了多個電箱,電線在地面經過。中電向本報證實無收到該處供電申請。中電發言人表示,中電上周四(11日)派員視察,證實當地電力裝置非中電所有,但連接至鄰近一個中電註冊客戶的電力裝置,已即場向客戶指出不當之處,現場人士應要求即時切斷伸延到註冊供電地址以外的電力裝置連接。

中電指客戶擅駁 已促切斷

規劃署表示,據該署近期拍攝的航攝照片,望東灣有疑似填土工程,可能構成《城市規劃條例》下違例發展,該署會繼續蒐集證據,若確認構成違例發展,會按既定程序採取適當執行管制行動。發言人稱,有關地點在《大嶼山南岸分區計劃大綱草圖》上主要劃作「綠化地帶」,小部分位於「鄉村式發展」地帶。城規會過去3年並無接獲有關地點的規劃申請。

地政總署稱,涉事地點主要為集體租契下的舊批私人農地,部分為政府土地,離島地政處上周二(9日)派員視察,正核實情况,如確定有政府土地被非法佔用或挖掘,會採取土地管制行動。

去年平整1.5頃 今年再增半頃

望東灣位於南大嶼,位置偏遠,水清沙幼,被喻為海天絕色的隱世秘景。當地大部分臨海土地由私人持有,過去10多年一直面對發展壓力,有發展商曾申請在當地興建骨灰龕場,居民及環團反對下未成事。本報去年3月報道,守護大嶼聯盟在望東灣沙灘旁邊一幅約1.5公頃土地遭剷泥機平整,原有植被遭剷去,惟當時規劃署稱當地未有發展審批地區圖,未能執法。事實上,南大嶼過去因未有發展審批地區圖,規劃署未能對違規發展執法。

事隔約一年,守護大嶼聯盟召集人謝世傑今年2月到上址,發現去年被破壞的土地情况與去年相若,植被被移除,部分土地被白色膠布覆蓋。謝世傑稱,該地用途主要是「鄉村式發展」地帶,而毗鄰另一幅土地亦發現大規模開發,除大量樹木及植被遭移除,更有以石塊砌成的水道,現場亦有挖泥車,不過觀察當日未見有工人施工。

謝世傑表示,最新發現被破壞地點被規劃作綠化地帶,主要是私人土地,土地查冊顯示,當中大部分土地由仁展有限公司於2008年起持有,至今未有轉讓。公司查冊顯示,仁展公司董事包括姚源安、孔聖賢及袁善本。

貝澳34宗破壞 大嶼各區最多

謝又稱,該片土地早於2011年已被破壞,城規會同年接獲申請改劃用途以興建6.6萬個龕位的私營骨灰龕場,後來提出縮減規模,在居民反對下未獲批准。

望東灣綠化地帶多年來屢遭破壞,謝世傑稱所涉土地大多為私人土地,未有不合法佔用政府土地,另因南大嶼過去未有發展審批地區覆蓋,規劃署亦無權執法,但自去年9月南大嶼大部分土地指定為受規管地區,規劃署有權執法,土地持有人如要發展應向城規會申請,並尊重審批結果。

可持續大嶼辦事處網頁顯示,截至2023年9月,貝澳環境破壞個案有34宗,是大嶼山各區最多,涉約4.26公頃土地,整體大嶼山合共73宗破壞環境個案,涉及11.9公頃土地被破壞。

(城市保育)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