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港聞一

周:貧窮線量度粗疏 莊太量倡剔除高學歷繳薪俸稅者

【明報專訊】本屆政府認為目前的「貧窮線」有局限,港大榮休教授周永新昨亦指以「貧窮線」量度貧窮的方法粗疏。出席同一研討會的扶貧委員會委員、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副院長莊太量建議政府可設立「負面清單」及「正面清單」,以助識別真正有需要的人,做到「精準扶貧」。勞福局長孫玉菡回應稱,現時「貧窮線」只看收入、不計資產確有不足,新一屆扶貧委員會將探討更好的量度方法。

孫玉菡:今屆扶貧會將探討

2013年扶貧會制定首條官方貧窮線,將政策介入前收入處於住戶月入中位數一半以下的人界定為貧窮人口。莊太量建議,持有住宅物業、有能力支付薪俸稅、最近曾購買新車及有碩士學位者,應被視為有經濟能力,被納入「負面清單」,剔出扶貧對象之外。莊又建議制定「正面清單」識別重點扶持者,包括露宿者、劏房或單親家庭、公立醫院長期病患者等。

鄧家彪:應看「可動用收入」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指出,「過去使用的貧窮線歷史任務已到了一個階段」,認為在計算貧窮指標時,應看住戶的「可動用收入」,形容有同一收入,但擁有私樓自住、租住私人物業及住在公屋之間的生活水平已有「天淵之別」;其次是參考其資產水平。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葉兆輝提出,政府過去在政策介入後,的確令不少人跌出「貧窮線」,但是政府介入的力度愈大,並不反映扶貧愈成功,認為長遠應協助貧窮人脫貧。政府2023/24年度在社會福利開支預算約1290億元,葉兆輝認為政府做了很多工作處理淺層問題,但「沒有大效用、欠可持續性」,例如預留逾300億元每人派5000元電子消費券,若以此資源為中學文憑試考生提供生活教育課程將更有效用,「不應只畀魚佢食,亦要教佢捉魚」。

相關字詞﹕貧窮線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