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港聞一

周永新倡內地建退休村取代院舍 青年營助擺脫跨代貧窮 用灣區資源扶貧 孫玉菡:值得思考

【明報專訊】本屆政府提出要精準扶貧,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昨在一個研討會上,建議政府可考慮善用大灣區資源,在內地建「退休村」改善長者生活質素,代替現行院舍計劃。周又建議政府利用大灣區場地及人手資源,為低收入家庭青少年提供學習營,以提升語言能力及眼界,長遠擺脫跨代貧窮。勞工及福利局長孫玉菡回應稱,同意利用大灣區資源協助扶貧,值得思考,但不會低估難度。

周永新昨與多名學者出席治港新政舉辦的「香港精準扶貧」研討會分享看法。周認為扶貧政策對象之一為長者,重點在改善生活質素,政府現時在深圳及肇慶分別資助兩間由本港機構營運的院舍,本港長者可申請北上入住,他認為港府過去「行錯了路」,在院舍管理下,不論收費水平有多高,仍無法改變其限制生活自由及選擇的本質,在內地兩個院舍應該取消,「唔行得通、無意思」。

周指內地空間大 享生活自由

周建議政府改為在大灣區設立「退休村」,讓長者有更大空間、更大活動範圍,在區內提供適當的管理及醫療,而不是一般院舍只有「四面牆」,建議可參考內地「泰康之家」規劃。他表示過往參加一些基金委員會都不會向在香港境外的計劃撥款,本港社福資助計劃有需要改變思維,令相關計劃可在內地落實。

有份出席研討會的孫玉菡回應周永新建議,認同善用大灣發展機遇以助扶貧,值得思考,認為「香港是大灣區的一部分,未來日子應將眼光放遠」,承認存在難度,但會探討。孫又表示人口老化下,政府有需要考慮如何在照顧配套上做得更好,了解到長者在醫院的時間不多,而留在社區及家中的時間就「極長」,照顧服務優劣會影響長者生活質素。

鄧家彪:較年長者未必適合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回應查詢表示,院舍始終是用管理限制個人生活自由,在大灣區設退休村有助長者「用較低的生活成本,換較高的生活保障」。他認為大灣區退休村適合「剛剛退休人士」入住,令長者背景相近可更易適應生活,而醫療配套亦可更集中規劃;年紀較大者適應力或較弱,對醫療需求亦大,未必適合。

另外,在青少年扶貧方面,周永新建議善用大灣區資源提供青少年學習營,助改善跨代貧窮。他指低收入家庭青少年成長及生活環境受局限,普遍面對語言能力不足、社交技巧弱、視野有限、自信心及自我形象低落的問題。周又指低收入青少年很多時雙親在周末也需上班,建議可在周末利用大灣區場地及人手,為青少年舉辦學習營,透過活動及興趣學習,甚至住宿,增加生活體驗。

鄧家彪認同周說法,指現時在學校亦有赴大灣區的體驗,但出發點是「認識國家」,認同低收入家庭學生生活空間及體驗不足,故可加入社會服務及輔導元素,在大灣區舉辦夏令營,擴闊眼界。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相關字詞﹕勞工及福利局 周永新 退休村 精準扶貧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