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提出綁定牙醫服務年期的「1+2」方案,增設一年實習及強制至少兩年於指定機構服務。醫衛局長盧寵茂昨稱,若以牙醫平均35年職業生涯推算,綑綁3年只佔不足9%,卻能改善公私營牙醫比例,冀業界勿感太嚴苛。至於公營服務被詬病主要服務公務員,新方案或未能令公眾得益,盧形容是誤會,稱如不改善人手,將無法幫助弱勢社群,相關工作小組亦會檢視改善公營牙科服務。
政府口腔健康及牙科護理工作小組上月底首次會議,據悉政府會上主要交代本港整體牙科服務概况,尚未釐定檢討方向,業界代表等初步提出意見,料最快本年底才制定中期報告。
盧:兩年強制年期非定案
盧寵茂於無綫《講清講楚》表示,兩年強制服務年期並非定案,將隨社會需求改變。他稱計及衛生署牙醫空缺及流失率,共有近100職缺;而且培訓一名牙醫政府要投放300萬元,業界亦曾建議加強牙科生臨牀訓練,相關立法建議絕對有理據。翻查教資會資料,2021/22年度牙醫平均學生單位成本為49.4萬元,以修讀6年計即296.4萬元。
盧稱,眼見長者通宵輪候公營牙科服務於心不忍,認為政府方案反映市民訴求,又稱公眾教育、街症等也是公營牙科服務,冀社會勿因個別論點,便誤以為增加公營人手只令公務員受惠。他稱工作小組將檢討如何改善公營牙科服務範圍和對象、是否將學童牙科保健服務擴至幼稚園及中學等,但未有交代會否增加向公眾提供公營牙科服務。
口腔健康及牙科護理工作小組成員、社協幹事彭鴻昌認為,須增加公眾牙科名額並擴展範圍,建議與非牟利牙科服務合作定期檢查、補牙及基本治療等,牙醫強制服務年期可綁定在該些非牟利機構,真正幫助公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