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港聞二

望東灣植被遭剷 規劃署「未能執法」 新例倡可執管未納「發展審批」地 設「劃線日」環團憂難追溯

【明報專訊】大嶼山貝澳以南的望東灣景色優美,面向無敵海景,過去10多年一直面對發展壓力。有發展商曾申請興建10萬個龕位的骨灰龕場,在居民及環團反對下未成事,最近有環團發現同一地點、緊貼沙灘的一幅約1.5公頃綠化地遭剷泥機平整,大量樹木被移除,原有植被剷去。地政總署稱未發現非法佔用政府土地情况,會繼續留意;規劃署說因當地未有發展審批地區圖故未能執法。

發展局稱,為堵塞該漏洞,政府建議將一些面對發展壓力和具生態價值地方納入規管,令規劃署享執法權力。但有環團發現,新措施下設「關鍵日期」(2022年12月9日),例如望東灣在此前已破壞,當局或已無法執法,憂慮劃線做法變相放生指定日期前破壞行為。

明報記者 馬耀森

本報記者上周一(6日)到望東灣觀察,發現荒廢多年的香港青年旅舍旁有大片土地正平整,植被遭剷去,露出泥土,估計達1.5公頃,現場擺放了一部挖泥車及搭建了兩個帳蓬,當日未見有人動工。

多屬私地 曾申建龕不獲批

翻查資料,工地範圍為綠化地帶,大部分為私人地,當中部分臨海土地,過去有發展商提出申請改劃用途興建骨灰龕但不獲批。守護大嶼聯盟過去一直跟進當地申請興建骨灰龕,該組織抽查最近平整土地範圍內一幅土地,發現由仁展有限公司持有,與過去10多年申請興建骨灰龕場的公司名稱相同。

守護大嶼聯盟表示,已去信地政總署反對附近兩項短租申請,包括在青年旅舍營運永續生活體驗與自然教育中心,以及旅舍對出一幅較小土地設立及營運休閒及康樂營,原因是當地交通不便,對營運有一定限制,另聯盟稱申請內容未有提及營運方式及可容納人數,透明度不足,難以評估對環境影響,再加上申請地點是綠化地帶,當地規劃意向是「保護現有草木茂生的山坡和其他天然景物」,認為應先向城規會申請,若獲批再向地政總署申請租用該兩幅地。長春社則擔心當地未來承受更大規模發展壓力,影響當地生態。

發展局回覆查詢稱,《2022年發展(城市規劃、土地及工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賦予發展局長新權力,可將一些正面對發展壓力和具生態價值的地方指定為「受規管地區」,使規劃署有權執管違例發展。

翻查資料顯示,有關法例修例去年12月二讀,尚待通過。

局方:界定「關鍵日」前用途 成執法證據

發展局稱,根據法律意見,須界定何謂「現有用途」,以及考慮日後執法的有效性,政府參考了1991年「中期發展審批地區」做法,將「關鍵日期前用途」界定為草案刊憲當天前已存在的用途,使規劃署能在當天有系統地記錄「受規管地區」的情况(包括航拍及實地調查),為日後執法及檢控工作提供堅實可靠證據。換言之,《條例草案》獲通過後,規劃署可就2022年12月9日之後出現在「受規管地區」的違法發展(也包括2022年12月9日後至草案通過前出現的用途)採取執管行動。

環團稱修例好事 倡可追溯

守護大嶼聯盟召集人謝世傑指出,南大嶼一直未有發展審批地區圖覆蓋,多年來當地有多個地點被破壞,部門卻無法執法,他認為當局願立法堵塞漏洞是好事,但設下的「關鍵日期」,擔心變相放生之前破壞行為。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認為,新措施只能「止血」,但無法取締關鍵日期前破壞行為,以望東灣為例,環團最近才發現當地大量樹木被砍,「如果是去年12月9日前已開始破壞,但今年才斬樹,是否仍可執法?」他認為當局應趁今次修例加入其他措施,可追溯一些更早的土地破壞行為。

(城市保育)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