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公立醫院接連出現天花墜物事故,測量師學會前會長何鉅業相信是樓宇老化問題,建議當局參考現時屋宇署的強制驗樓計劃,每10年安排註冊人員檢驗樓齡至少30年的樓宇,而因應醫院或老人院舍等使用率高、人流較多的舊式樓宇,可縮短檢驗周期到5至7年。他又建議日後公院施工翻新,可加建承載力較高的假天花作保護措施。
何鉅業提醒,樓宇使用者日常可多觀察石屎狀態,包括有否出現裂痕、拱起、顏色變異,或粉狀物體下跌的情况,一旦出現,要通知技術員進一步檢查。何估計,事件未必涉及整體建築物結構和穩固性的問題,應屬一般樓宇老化的普遍現象。他認為即使承建商有定期檢查,在周期檢查之間亦難以避免其他地方的石屎下墜,只能靠技術員每次徹底做維修保養,才能減少意外。
若日後公院施工翻新,何鉅業建議當局可加建承載力較大的假天花作保護措施,提高對樓宇使用者保障;如有石屎下墜,假天花足以承托較重的石屎,減低出現傷亡的風險;而當樓宇使用者聽到巨響,不排除是出現石屎下墜,便可盡快安排技術員處理。
卜國明料治滲水方治本
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卜國明表示,本港樓宇多數使用混凝土結構物,在足夠保養維修下,一般維持數十年均無問題;惟由於醫院和住屋等樓宇常見滲水和侵蝕,導致生鏽的鋼筋膨脹,因而出現「迫爆」石屎的情况,不排除近日意外與滲水有關。他認為找出滲水位置才是「治本」方法,現階段當局可優先處理目測下墜風險較高的石屎,優先處理石屎拱起的位置。至於裝有假天花的樓層,則需要安排專業技術員打開檢查,而員工日常亦可多留意石屎有否異樣,有需要時盡快安排技術員處理,以減低石屎下墜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