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海濱事務委員會昨日討論交椅洲人工島計劃,政府表示為進行「港島西至大嶼山東北連接路」道路工程,會在堅尼地城卑路乍灣海濱長廊對出臨時填海,長廊將「無縫」在附近的前堅尼地城屠房臨時重置,5年後交還,強調不涉維港永久填海。
委員會上多名成員支持交椅洲計劃,但多名成員指政府提交資料不足。許虹稱,現階段建議書的相關資料不多,相信即使技術人員或專業人員都很難評論。政府提出在西環臨時填海,成員梁剛銳稱整體佈局上是「無可避免」,但當局需取得市民支持,尤其是西區堅尼地城居民。
海濱委員:資料不足「專家都難評」
土木署:正準備「令人信服資料」
因應交椅洲人工島計劃,政府擬興建「港島西至大嶼山東北連接路」及「港島西至洪水橋鐵路」連接新界及港島。土木工程拓展署可持續大嶼辦事處長胡國源在會上表示,前者會接駁到現時干諾道西天橋預留的接駁位,為進行道路工程,需在卑路乍灣海濱長廊對出臨時填海。他稱正準備「有力及令人信服的資料」,說明臨時填海符合「凌駕性公眾需要」,下階段會就此在委員會諮詢。
胡國源表示,佔用長廊預計5年完成,當局擬在鄰近的前堅尼地城屠房用地臨時重置,工程完成後,卑路乍灣海濱長廊會繼續使用。該長廊及中西區海濱長廊現時被西區公眾貨物裝卸區分隔,他說,當局會積極探討將兩者連接,又會探討將卑路乍灣海濱長廊向左連接至前堅尼地城屠房的鄰近海濱用地,並將該長廊跨越城西道,接駁卑路乍灣公園(見圖)。
該委員會副主席兼發展局長甯漢豪稱,交椅洲人工島項目橫跨20年,隨着進行更多研究及土地數目增加,土地用途如顯微鏡般「愈嚟愈聚焦」,現階段不宜說得太「死板」。她強調隨着未來房屋陸續建成,目前該人工島以7:3公私營房屋比例,但不排除因應市場供應等調整。
甯漢豪:公私營屋比例或調整
本研社質疑變私人投資項目
當局早前擬修訂《保護海港條例》,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稱,今次建路填海,更令人質疑修例實質為明日大嶼「度身訂做」,以繞過「凌駕性公眾需要」的要求。陳指出,當局就人工島計劃提交的資料嚴重不足,欠缺關鍵及基礎資料,例如成本效益估算方面無新資訊讓公眾了解;至於公私營房屋比例或有變化,他質疑最終會否變私人投資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