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去年《施政報告》提出為公營房屋居民打造更舒適的公共空間、設施及屋邨環境。房屋局長將會主持專責小組,為新公營房屋項目制訂「幸福設計」指引,挑選5個現有屋邨作為先導計劃。本報向房屋局查詢指引最新進度,以及「幸福感」定義,例如市民願意到垃圾房欣賞清潔工佈置的畫作,是否屬幸福感的定義之一,至截稿前未獲回覆。
倡訂「幸福指引」 5屋邨試行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熙回應查詢時表示,事件反映清潔工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自願裝飾垃圾房,甚至引來市民主動走入垃圾房駐足「打卡」,不但有助鄰里共融,亦有助營造幸福感。梁熙建議當局以葵涌邨作為首個試點,為職工及居民營造「幸福感」,走入社區。
工會:無儲物櫃 私物被清走
葵涌邨一垃圾站事件曝光後,事件引發社會關注清潔工的權益。食環署職工權益工會副主席李美笑昨於商台《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表示,據其了解,涉事垃圾站由外判清潔公司負責,站內不設儲物櫃及更衣空間,過往清潔工曾將私人物品如水鞋及個人衣服等,放於垃圾站內,卻被房署要求清走全部私人物品。她批評房署未有向清潔工提供儲物空間,促當局改善職工權益。
李美笑昨言,據她所知,垃圾站內沒有儲物櫃及更衣空間,故清潔工要將個人物品放在站內,「你都冇locker(儲物櫃)畀佢,佢擺邊啫係咪?咁佢咪唯有擺喺個站度囉」。她續說,以往亦曾有人投訴,房署已要求清潔工清走個人物品兩三次,但未知是否曾要求清走畫作等。
她認為房署雖然非直接僱用外判清潔工,但亦應關注站內職安問題,又稱食環署亦逐漸為工友增設休息室設施,冀房署改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