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公立醫院過去3周共有5宗墜物事故曝光,其中兩宗去年發生的石屎掉落事故,醫管局近日接獲傳媒查詢始披露,另有兩宗屬昨日公布。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昨日無回應有否瞞報,稱內部一貫採取公開透明政策,鼓勵員工透過「早期事故通報系統」(AIRS)匯報事故,總部得悉後必定盡快公布。醫管局現行政策要求呈報11項涉醫療程序的事故,未涵無病人傷亡的醫療儀器或樓宇安全事故。有病人權益代表建議重新釐定呈報及公布準則,涵蓋醫療程序以外的事故;有醫管局大會前成員則稱呈報標準不能過低,否則「事故氾濫」徒增文書工作。
醫管局前日宣布成立「檢視醫療儀器及設施保養維修事宜委員會」,成員之一、立法會議員林哲玄昨晚回應查詢時稱,需為員工制訂詳細呈報指引,以免無所適從;而醫管局高層公布事故則只能訂立原則,如事故或危害醫護可能病人安全便要公布。他稱若高層決定不公布,而公眾不認同決定,即高層判斷失當,要負上責任。
4宗被揭發後醫局交代
葵涌醫院一診症室昨天凌晨石屎倒塌,屯門醫院昨日亦被揭去年中有石屎掉落(見另稿),令公院過去3周的墜物事故公布增至5宗,其中4宗為醫管局於事件被揭發後才交代,包括青山醫院病房去年11月底石屎掉落,局方隔逾3個月始披露。綜合局方資料,3宗事故是由醫院經AIRS呈報總部,其餘兩宗未有交代呈報途徑。
高拔陞:青山事故揭公眾匯報可改善
高拔陞昨於記者會稱,局方對醫院設施安全具有最終責任,並就近日多宗事故致歉。他稱醫管局內部公開透明,鼓勵職員透過AIRS系統向醫院管理層、聯網及總部呈報事故,總部了解後會跟進,並稱局方知悉事故後,需時了解內容及成因等才可公布。被問現時是否無機制強制呈報同類事故,高重申AIRS鼓勵職員呈報異常情况,又稱青山醫院事件揭示局方可改善公眾匯報和聯網溝通,新設檢討委員會將給意見。
檢討委會6人皆有醫局大會背景
醫管局昨日公布上述檢視委員會名單,6名成員均有醫管局大會相關背景(見表)。高被問是否「自己人查自己人」時無正面回應,稱成員為相關界別具經驗專家,有信心能給好意見。據早前公布,委員會將於3個月內提交改善建議。
翻查資料,醫管局列明9類醫療風險警示事件(SE)及兩類重要風險事件(SUE),公院倘發生上述事故,24小時內須向總部匯報,48小時內成立調查小組,8周內交報告。局方於2017年病人鄧桂思疑遭「開漏藥」致死後,曾成立檢討委員會檢視上述呈報機制,委員會報告建議改善公布事故機制,及改善AIRS鼓勵醫院通報事故等。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協幹事彭鴻昌表示,現行呈報機制只涵蓋涉醫療程序事故,近期多宗涉醫療儀器或樓宇安全的事故無病人受傷,無規定須呈報和採取後續行動,視乎前線醫護決定呈報與否。他建議重新釐定何等情况須呈報及公布,又稱石屎剝落完全不涉醫療範疇,存在灰色地帶,他認為為求穩妥「公開說是無壞」。
測量師:倘呈報標準低 「事故氾濫」
醫管局大會前成員、資深屋宇測量師林濬相信,今次檢討委員會將檢視現行呈報機制,他建議清晰釐定涉樓宇安全事故的呈報準則,包括涵蓋有可能構成傷人風險的事故。但他提醒呈報標準不能過低,如牆壁「有少少水印」則毋須呈報,否則只會演變成事故氾濫,衍生大量文書工作,無助改善問題。
至於近日多宗事故跟進行動,醫管局策略發展總監程偉權昨於記者會稱,未來一個月內將分3類設施按風險檢查,首要是懸掛兩米或以上的醫療儀器,其次是曾有剝落紀錄、滲水、高風險區域如病房及受工程震動影響的區域,第三步是醫院外牆及構建,預計將陸續發現更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