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高樓大廈林立,樓宇多採鏡面或玻璃幕牆設計,成為雀鳥殺手。香港觀鳥會發表首份香港鳥撞玻璃問題監察報告,於去年9至12月共錄得196隻雀鳥撞到建築物死傷的個案,當中179隻死亡,17隻受傷,包括屬「極度瀕危」的黃胸鵐(俗稱禾花雀)。報告指出,全港15區有雀鳥撞傷紀錄,沙田最多,4個月內43隻撞傷。觀鳥會相信有關個案只屬冰山一角,建議當局長遠考慮立法規管建築物須採「鳥類友善」設計,例如貼上防鳥撞貼紙等,減低玻璃反射及雀鳥撞牆死傷風險。
觀鳥會分析去年9至12月透過兩個途徑收集的數據,包括該會每月巡查5個潛在「鳥撞黑點」,即美孚、青衣、尖沙嘴、中大校園及港大校園,以及收集公眾自行呈報個案的平台「全球鳥撞地圖」的資料庫。綜合數據,該4個月內共錄得141宗鳥撞報告,包括196隻現場發現的「鳥撞個體」,以及35個鳥撞拓印,即鳥撞玻璃後在表面留下的羽粉、羽毛或排泄物。
沙田重災區 中大圓夢臺35死
校方:放植物後未再現鳥屍
報告顯示,沙田為最多雀鳥撞死或撞傷的地區,而11月則是調查期間錄得鳥撞個體最多的月份,共113隻死傷,月內發生多宗集體鳥撞建築物事件,包括中大伍宜孫書院圓夢臺有35隻白頭鵯撞到透明玻璃圍欄死亡、觀塘海濱道One Harbour Square 14隻栗頸鳳鶥撞玻璃幕牆死傷。中大昨就事件回覆本報稱,事後已於意外地點擺放植物,之後再沒收到該地點有雀鳥屍體報告。
觀鳥會表示,在196隻鳥撞個體中,有9隻分屬7種具保育級別的物種,包括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極度瀕危」的黃胸鵐、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鷹鴞和藍喉歌鴝、在內地列作「近危」的矛斑蝗鶯,以及屬「本地關注」物種的藍歌鴝、小蝗鶯和黑鳽。
可仿紐約75呎樓須防鳥撞
觀鳥會保育主任黃雪媚稱,玻璃幕牆及鏡子會反射天空及附近樹木的影像,鳥類不懂識別,會誤以為可穿過,而鳥飛行速度可達每小時逾50公里,撞上玻璃易致傷亡。她指近代新式建築多用玻璃或鏡面設計,如不採取措施,鳥撞風險會愈來愈高,建議港府長遠考慮參考美國紐約立法,規定新建樓宇或翻新建築物離地面75呎樓層的九成外牆須使用「鳥類友善」設計。
觀鳥會副總監胡明川強調,不是建議完全限制建築物不採用玻璃設計,只盼各界盡量減用或採措施減低影響。黃雪媚建議可於建築物外牆懸掛物件,或貼上防鳥撞貼紙,料可減九成雀鳥撞牆風險,例如港鐵美孚站去年9至11月錄得30宗鳥撞個案,分別為7隻鳥撞個體及23個鳥印,但美孚站玻璃於12月貼上防鳥撞貼紙後,該月未再錄得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