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冠疫情期間公營醫療系統瀕崩潰,外界關注私營醫療體系長遠如何紓緩公院壓力。醫衛局長盧寵茂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盼從制度上改革公私營醫療協作,包括將套餐式收費推廣至其他私家醫院及接收公院病人等。有立法會議員認為應尊重「雙軌制」的醫療市場,將套餐式收費推展至各私院並非必要。有關注病人權益組織則認為,理念方向值得支持,可研究在私院續牌時加入有關條款。
新冠疫情期間私家醫院拒收確診病人的情况惹起國務院副總理韓正關注,其後私院陸續收治病人,但盧寵茂在疫情記者會仍斥責部分私院零收治,表現不合格。盧寵茂近日接受「香港01」訪問時被問到日後是否同樣有「牙力」可呼籲私院參與抗疫,他說不希望依靠個人去解決,而是從制度上去改革。他形容本港「看病貴、看病難」,私院收費較貴而公院輪候時間長,認為應從制度上改革私營醫療體系,包括推動套餐式收費及接收公院病人等,令中產有更多選擇。
醫衛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表示,現時改革私家醫院套餐式收費並非必要,另要尊重「雙軌制」的醫療市場。公立醫院完成兩個10年發展計劃後,將增加約萬張病牀,他建議在公院收治病人能力提升後,將套餐式收費概念轉往公立醫院,增加公私院競爭從而引領市場,另認為可改善公私營協作計劃等,紓緩公營系統壓力。
林哲玄籲尊重雙軌制
彭鴻昌倡研納續牌要求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認同推廣套餐式收費的建議,惟如何落實仍須討論,「係咪會在私院續牌、擴建的時候在合約列出相關要求?」港怡、中大醫院均有推出套餐式收費,惟收費模式標準、透明度仍有改善空間,彭鴻昌認為政府若要持續擴大私院套餐式收費,應先理順收費定義等,以免出現更多爭議。
盧寵茂昨出席養和醫院活動時說,香港備受國際讚賞的醫療服務屬公私營並行的「雙軌制」,公營服務為市民提供安全網,讓其不受經濟能力影響治療;私營醫療系統則為有經濟能力者提供選擇。他補充,公私營服務絕對不應分道揚鑣、各走各路,而是要「殊途同歸、目標一致」。
醫局海外招聘 下月赴英
公院醫護持續流失,醫管局曾公布今年初將舉行大規模海外招聘,包括派員到海外「搶人才」。盧寵茂在專訪中承認,移民、政治環境等因素致本港整體出現人手短缺,醫管局將派員重點到訪「特別多香港年輕人在海外讀醫的地方」,就相關人才回流香港亦會提供住屋等多方面支援,團隊下月將前往英國。
醫管局回覆稱,去年全職醫生及護士的流失率分別約7.7%及10.1%。除英國外,局方正考慮到其他地區舉辦招聘講座,早前亦已透過香港駐外經貿辦與海外大學醫學院聯繫及宣傳,並與海外醫學組織舉辦了多個網上研討會;另重申已積極透過不同措施挽留人手及吸引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