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港聞二

新興運動兩年三成獲資助 協會嘆申款認證借場難

【明報專訊】康文署2021年起推出「新興體育活動資助先導計劃」,兩輪共有18個獲資助體育機構。中國香港新興運動協會創辦人黎廣業指出,現時約三成項目獲資助,形容計劃對新興運動是「歷史時刻」,惟憂嚴謹的申請門檻和劃一資助額,會限制部分項目推廣及「搶人才」,建議署方按活動規模發出認證和調整金額,並研究加入行政資助協助聘請穩定人手。體演文出界立法會議員霍啟剛認為,當局應定期檢討計劃成效、適時優化,期望政府將有關計劃恆常化,提供可持續發展資源,讓新興運動逐步產業化。署方早前回覆稱,諮詢委員會不時會檢討成效和提供意見,包括撥款模式及推廣策略等,務求更切合新興體育活動需要和發展。

明報記者 施晉宇

任中學體育教師的黎廣業形容,體育教學「痛點」是並非所有學生都喜歡運動;惟某次安排「躲避盤」(新興運動之一)教學,不玩運動的學生都投入,連休息時間都繼續,啟發他推廣這類「安全、刺激、易上手」運動,期望他日「新興運動不再新興」。

協會5人全職 嘆資助僅夠辦小活動

2018年,他成立中國香港新興運動協會,現時獲先導計劃資助的包括芬蘭木棋、法式滾球及美式閃避球。他以芬蘭木棋基礎訓練班為例,10堂收取每個學員200元,在僅足夠維持營運活動下,只能以時薪200元聘請教練,部分人或選擇坊間時薪高約1倍的工作。他又透露,現時協會只有5名全職,難以兼顧10多項新興運動,惟資助額僅足夠舉辦規模較小的活動,未能聘請更多人手全面發展。

指國際體會認可需時 倡設委會審批

現時先導計劃要求申請機構須為亞洲、區域性或國際體育聯會認可屬會,最多可獲資助15萬元。黎廣業指出,即使香港木棋總會舉辦多項訓練和活動,加上發展培訓的教練機制,仍需近一年才獲世界木棋組織認證;而新興運動處於發展初期,部分項目或難以達到門檻,建議政府邀請業界及社會賢達成立委員會審批,組織若達到某程度發展規模,就能獲認可和申請資助。

場地方面,黎稱慶幸新興運動獲得部分學校支持,以可承擔的價錢租用場地,惟認為康文署審批租用場地時間長,需時約3個月,或影響受資助項目在一年計劃內的推行進度;另一邊廂,空置的公園或場地缺乏申請機制。他建議署方預留部分場館時段予獲資助的項目申請,及提高部分場地的使用彈性。霍啟剛提到,以往不時出現場地用途「固化」問題,即使有指定運動場地空置,也不允許其他運動的愛好者使用,希望政府彈性處理場地供應,「地盡其用」。至於先導計劃,他認為現時推展效果不俗,並透露早前港協暨奧委會成立「中國香港群眾體育聯會」,凝聚新興運動愛好者向政府爭取發展資源,亦有會員成功申請相關資助,冀本港能早着先機發展具潛力的運動。

康署:至今撥款164萬辦175活動

康文署2019年完成檢討「體育資助計劃」,因應部分國家資助新興體育活動,增加市民參與運動的機會和選擇,前年5月推出先導計劃,首年度資助6個體育機構,翌年新增12個機構(見表),至今累計資助額約164萬元,供舉辦175個訓練班、同樂日及比賽,約7810個市民參與。

康文署表示,考慮到大部分機構擬舉辦比賽涉及較高經費,故每間機構最多可獲資助額,由首年10萬元增至15萬元,又或個別活動合資格總開支的85%。署方稱,聽取業界意見後,第二年亦取消「唯一管治機構」規定,容許多於1間推廣相同新興運動的機構申請。第二輪獲資助者包括香港閃避球總會及中國香港閃避球總會,兩間機構合共舉辦9項比賽、活動或訓練。

相關字詞﹕芬蘭木棋 新興運動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