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回看改革開放之初,中國被戲謔為「捧着金飯碗討飯」——政府邀請外商投資,總是說:「我們有地有人,就是沒錢。」卻不知道腳下黃土地,可換來花花綠綠的鈔票。1987年7月,國務院提出在上海、天津、廣州、深圳試行土地「批租」;翌年,上海舉行全國首次國際拍賣,批租虹橋一幅土地的「使用權」予日本孫忠利集團,當時的標書,香港測量師、前任特首梁振英有協助草擬和給意見。「我們叫『批租』,不叫『賣地』。」梁振英憶述當時的阻力:「有人聯想租界時代,是否中國又搞租界了?」
【明報專訊】回看改革開放之初,中國被戲謔為「捧着金飯碗討飯」——政府邀請外商投資,總是說:「我們有地有人,就是沒錢。」卻不知道腳下黃土地,可換來花花綠綠的鈔票。1987年7月,國務院提出在上海、天津、廣州、深圳試行土地「批租」;翌年,上海舉行全國首次國際拍賣,批租虹橋一幅土地的「使用權」予日本孫忠利集團,當時的標書,香港測量師、前任特首梁振英有協助草擬和給意見。「我們叫『批租』,不叫『賣地』。」梁振英憶述當時的阻力:「有人聯想租界時代,是否中國又搞租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