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日期:2024年11月8日
日期:
理大質素核證報告 讚推動學生參與校政

學生選校董受校外採訪可DQ 嶺大:讓選舉公平公正

【明報專訊】立法會去年通過修訂《嶺南大學條例》,當中取消由學生會會長擔任校董會當然成員及諮議會 ......

(2024年11月8日)

浸大上學年讓學生到珠海修讀一個學期或學年。浸大國際事務處總監李雲英(左)稱,今學年參加人數增至約140,約七成是非本地生。旁為去年參加計劃的海外生Samuel Tan(中)、法國交換生Cyril Marc Thierry Chapouthier(右)。(黃嘉妍攝)

浸大灣區交流 海外生:內地生比港生思想開明

【明報專訊】浸大上學年推出「大灣區延伸學習計劃」(下稱計劃),讓學生到珠海的北京師範大學—香港 ......

(2024年11月8日)

次輪研究配對補助金 議員關注成果知識產權誰屬

【明報專訊】《施政報告》提出增撥15億元推出新一輪「研究配對補助金計劃」(下稱計劃),鼓勵更多 ......

(2024年11月8日)

語文同樂 第733期
貝聿銘1965年的肖像,攝於他剛獲選設計美國麻省多切斯特的甘迺迪總統圖書館暨博物館之時。(© John Loengard/The LIFE Picture Collection/Shutterstock)

大觀園:在不同角落「玩」建築

【明報專訊】唐代詩人王維17歲離鄉赴考, ......

(2024年11月8日)

貝聿銘設計羅浮宮博物館玻璃金字塔之初,構思被評為「建築界笑話」。為爭取認同,他製作出實物原大模型,讓人明白玻璃金字塔建成後的景觀。這個「預演」持續4天,約近6萬名巴黎市民特意前往觀看實證,最終倒向支持設計。(《第一人稱單數︰貝聿銘》,1997年。圖片由導演彼得羅森提供)

大觀園:貝聿銘:人生如建築

【明報專訊】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正舉行展覽「貝聿銘:人生如建築」,不論是建築風格、特色,抑或是 ......

(2024年11月8日)

受到日本建築師啟發,Bob從2015年起在雜誌撰文寫建築,並將其36篇文章結集成書。(鄭寶欣提供)

書與人生:建築轉為文字 傳播背後文化

【明報專訊】建築物於大眾而言是具體、形象化的;將其轉化成文字與文化符號,有時候反能讓人更深入了 ......

(2024年11月8日)

盧煜明獲得有「科學界奧斯卡」之稱的2021年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獎,他說期望獲獎經驗可證明從事科研有出路。

人物例子庫:盧煜明:科學是尋找永恆的真理。

【明報專訊】人稱「無創產檢之父」的著名分子生物學臨牀應用專家盧煜明將於明年1月接任香港中文大學 ......

(2024年11月8日)

(圖:Uvamen@iStockphoto)

諗諗佢:分析什麼是「分析」——以「小處不可隨便」為例

【明報專訊】有說近代書法家于右任常被友人索字,一次他終於不勝其煩,在白紙揮上「不可隨處小便」, ......

(2024年11月8日)

中華小學堂 第040期

見聞識玩:雪山之王——雪豹

【明報專訊】在青藏高原等地區,幸運的話可看到雪豹棲息或在岩石間「飛簷走壁」。雪豹是國家一級重點 ......

(2024年11月8日)

見聞識玩答案

【明報專訊】■玩一玩(請看附圖) ......

(2024年11月8日)

奇趣中華:無竹令人俗

【明報文章】竹子為中華傳統中的花之四君子之一,有清雅淡泊的氣質,北宋大文豪蘇軾更有一句名言:「 ......

(2024年11月8日)

(圖1)

穿越古今山:誰發明漢字大寫數字?

【明報專訊】現在使用的數字主要是阿拉伯數字,有時用到漢字數字,例如成人簽發支票,會以大寫註明金 ......

(2024年11月8日)

大笑堂:如此如此

【明報專訊】考卷經常出現一句「試舉例說明之」,我們答題需要加上例子引伸說明,萬一想不到例子會失 ......

(2024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