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教育局昨公布長290頁的《小學英國語文課程指引》,取代2004年版本,今年9月新學年起推行。《指引》涵蓋四大課程重點,包括鼓勵小學加強「評估素養」,稱學校應檢討及簡化英文默書及測考頻率及數量,其小一首幾個月應避免紙筆評估;取消或避免高小的機械化操練英文文法。有英文教師稱需時消化內容。
教育局昨致函全港小學介紹新《指引》(見表)。其一更新的重點是加強「評估素養」,指學校應定期檢討及簡化英文默書及測考頻率及數量,當中默書成績不應佔逾10%英文科成績;又稱應避免或慎用抄寫練習,其中小一首幾個月避免紙筆評估,以提供無壓力環境學習英文,並取消或避免高小生機械化操練英文文法,以免影響其學英文的興趣。
鼓勵專題研習 多元評估
倡加強跨學科閱讀 愛國國安教育
另外,《指引》提出促進「作為學習的評估(AaL)」,鼓勵教師採用專題研習等多元評估方式;同時鼓勵小學加強跨學科閱讀。《指引》亦更新英文科建議學習單元,稱高小可設「我愛我的家」單元,比對2004年舊指引「我愛香港」單元,現時新增「珍惜我的國家」內容。新指引盼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國安教育等價值觀教育內容。
教師盼教局交代「需做到什麼程度」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石圍角小學英文科主任凌頌然表示,剛升小的學生小手肌仍在發育,同意不宜過分依賴紙筆評估及練習。凌稱,本港小學生英文閱讀及說話能力較遜,日常未必接觸到不同體裁的文章,亦未必有語境。他稱其學校4名外籍英文教師會入班授課,共讀圖書。他以新指引要求培訓小學生為獨立閱讀者(independent reader)為例,稱不能一朝一夕達成,指該校盼小一生先「浸」在英文環境建立信心,亦着重英文溝通技巧,「否則你這科拿100分,出去卻未能與人講英文,是不行的」。
黃埔宣道小學英文科主任葉紹陽說,現在是學期末,新學期之前需時消化新指引,但他相信學校現已實踐大部分內容,料要加強英文科資訊素養的部分,同時盼教育局具體交代「新指引要做到什麼程度」。他稱,新指引強調跨學科教英文,舉例可與常識科結合,以環保課題為例,可教保育、綠化的英文詞彙等,目標是讓學生做到高層次交流。他續稱,小學生普遍在「輸出」英文時表現較弱,如寫作、說話,又稱學生愈趨兩極化,部分資源較多者平日或可與家傭練英文,另一批學生包括新來港者,學校可為其補底。
教育局稱已透過研討會、問卷及兩場訪談活動諮詢教界,下月4日將在簡介會介紹《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