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家庭福利會調查發現,近三成受訪小學生家長會對孩子採取「消極」教養行為,當中包括體罰和大發脾氣。家福會表示,被情緒主導而施加威脅於子女身上的消極教養行為不但影響子女個人成長,亦會減低家庭幸福指數,建議家長應以表揚或獎勵等「積極」教養行為照顧子女,同時強調家長應適當紓緩壓力,照顧自己的身心需要。
家福會今年1月至2月與西貢區津貼小學校長會合作,網上訪問1021個來自13間西貢區津小的家長或照顧者,發現該區的小學生家庭幸福指數達6.68分,比全港的6.06分高0.62分。調查亦顯示,逾九成受訪者較常用「積極」的教養行為,例如會通過擁抱和親吻表達對孩子的喜愛,惟亦有近三成受訪者表示會採取「消極」教養行為。
家福會籲家長「積極」教養
家福會認為教養行為和家庭幸福互為影響,因此除建議家長應多以「積極」教養行為照顧子女,亦建議家長可參與社區開設的管教課程、自我照顧和維繫家庭關係的活動,稱活動有助增加家長間連結,建立「家長互助網」,讓家長遇事時可互相支援。
及早評估SEN子女提升家庭幸福感
另外,調查發現家中有確診SEN的子女的家庭,其家庭幸福指數平均為6.28分,較家中有懷疑但未確診SEN的子女的家庭還要高0.28分。西貢區津貼小學校長會主席陳瑞良認為,結果印證及早安排子女接受評估和訓練能提升家庭幸福感,建議家長應積極尋資助協助子女,放下對子女和自己的嚴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