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教大迎撥款挑戰 「斷捨離」課程 收支不衡、兩年收生不達標將停辦

【明報專訊】教育大學昨公布的《策略發展計劃2025-2031》指出,目前面對出生率持續低迷、「財政可持續性」等風險,並正應對潛在撥款挑戰,教大會考慮終止效果欠佳的項目。教大校長李子建昨日說,部分課程會被「斷捨離」,校方稱已停辦個別碩士課程。副校長陳智軒稱,該校會終止收支不平衡、學生人數連續兩年未達標的課程。另外,教育局將削減公營中小學撥款,李子建強調教育發展是長遠工作,盼學界自強不息。

8間資助大學下學年合共向政府「回水」約40億元,各校需更審慎理財。教大副校長(研究與發展)陳智軒昨表示,倘教大有課程收支不平衡、內容不合時宜,以及學生人數連續兩年未達標,將終止該課程。校長李子建補充,設立指標有助「斷捨離」部分課程,他強調會預留時間協助課程轉型。副校長(學術)鄭美紅稱,現已終止「領導創新型學習組織文學碩士」課程,並重組「體驗式學習活動領導文學碩士」課程。

下學年錄5000人讀碩士 上學年2098人

談到大學被政府削資,副校長(行政)方永豪表示,撥款減幅溫和,該校下學年已取錄5000人入讀碩士課程,非本地學生人數亦增,該校財政狀况穩定。李子建稱教大正積極招募國際師生。根據教大上學年年報,碩士課程共取錄2098人。

談及地緣政治對院校交流的影響,陳智軒稱,過去一年與哈佛等10間北美院校合作,稱研究生交流及學術往來未受影響,惟影響開辦聯校課程。他形容現時風高浪急,需精準應對,教大的潛在學生關注大學排名,因此今年首參與大學排名。

地緣政治影響開辦聯校課程

至於教育局擬削減公營中小學撥款、調整中學開班線,李子建稱理解教界需與政府共渡時艱,他強調教育及人才培養是中長期發展,認為教界要自強不息,否則即使未來學生人口回升,缺乏競爭力仍難以應對。

鄭美紅稱,教師需求隨社會變遷波動,認為現時中小學教師仍有需求,教大會堅守課程質素,配合學校需要。她稱,教大近年推出雙學位課程,教大生即使面對短期內教師需求下跌,仍有其他專業發展機會。

此外,教大昨稱今年9月1日將啟用位於西九戲曲中心的新教學中心;校方亦會積極參與北部都會區發展。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