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年醫科學額增加,醫學院設施不敷應用。港大醫學院多年來籌備新增教學大樓,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周五(14日)將討論該院位於沙宣道6號的重建工程計劃,增建兩幢大樓用作臨牀培訓設施中心,淨作業樓面面積共1.16萬平方米,估計造價10.447億元,將向財委會申請撥款,額外費用由港大自行承擔。
「不增政府經常財政負擔」 盼2029竣
醫衛局及教育局近日向立法會提供文件表示,工程估計造價10.447億元,不會影響學費,額外經常費用會由港大承擔,「不會增加政府的經常財政負擔」。當局計劃今屆立法會會期內向工務小組和財委會申請撥款、獲批後動工,約4年內、即2029年完成。
兩幢新大樓分別樓高17層及14層,共提供1.16萬平方米淨作業樓面面積,內設臨牀培訓設施和專用醫療設備,讓高年級醫科生使用。兩幢大樓將提供700個牀位,供醫科和護理科學生使用。港大指醫學院在沙宣道一帶的校舍只有287個牀位,新大樓有助淨增加413個牀位。
新大樓亦提供其他學生活動設施,包括臨牀培訓室、廚房、食堂、學生福利諮詢室,將來有支援學生身心健康團隊、精神科醫生、臨牀心理學家和輔導員進駐,照顧學生心理健康。
文件指出,政府多年來大幅增加資助醫科和護理科學士學額,其中港大醫科本科學額由2016/17至2018/19每學年210個,增至2022/23至2024/25每學年295個,增幅達40%;下學年至2027/28增至每學年325個。
政府指「迫切需要盡快推展工程」
當局認為港大醫學院教學和學生設施空間供應增長,一直未能追上學生人數增長,該院長期面對空間不足問題,需提升和增加醫療教學設施及醫科和護理科學生住宿設施,「港大有迫切需要盡快推展工程,避免空間不足問題進一步加劇,令其加強培訓醫療專業人員的能力受硬件限制」。
有港大宿生將受工程影響,港大已為現居何善衡夫人堂的學生制訂調遷安排;文件提到由於工程位於沙宣道校園內,不大可能影響區內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