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涵蓋多種外語的中學文憑試(DSE)「丙類」科目考試,今年起首次改由各官方文化機構語言考試取代劍橋國際試卷,其中法語考生須向香港法國文化協會報名DELF和DALF作鑑定文憑。法協稱,每年約2300名18歲以下港生經該協會學法語,行政總監Jean-Sébastien Attié昨向本報說,在港府推新資助計劃鼓勵中學生學外語等因素下,本港學校對報讀法語課程的查詢增加。法國駐港總領事杜麗緹稱,法語為全球第三大商業語言,港人學習法語有助提升職場競爭力。
明報記者 施晉宇
港教育體制 其他語言「需找到其位置」
法協昨回覆本報稱,全港現時年均約5500人經法協學法語,港人學法語興趣正增加。被問到在港推廣法語困難,Jean-Sébastien Attié昨受訪稱,其他語言在本港教育體制「需找到其位置」。他認為港人熱中探索不同文化,尤其熱愛法國人平衡工作及生活的文化,又提到DSE丙類科目推展新制後,本地學校關注官方文化機構,加上更多考生擬報考法語,連同當局新推「初中其他語言先導計劃」(見另稿)等措施,本港學校就報讀法語課程的查詢增加。
本月法語圈同樂節 逾30活動
另外,每年3月,本港在內的全球法語團體均會舉辦「法語圈同樂節」,慶祝法語圈多樣性。香港「法語圈同樂節」昨在中央圖書館開幕,瑞士、法國、比利時及加拿大等多國駐港代表均出席。今年主題為「法語圈與她們(Francophonie avec Elles)」,杜麗緹期望,透過各項活動突顯法語圈女性對社會的貢獻,並促進法語圈的多元與活力,藉此促進性別平等及消除歧視。
本港同樂節的30多項活動涵蓋不同範疇,本月2至29日舉行,包括在中央圖書館舉行展覽,展出瑞士漫畫家Vamille及在法成長的香港插畫家Kei Lam的作品;本周六(8日)在賽馬會劇場舉辦港澳大專院校法語演講比賽;以及下周六(15日)舉行法語國家美食博覽日等。她稱部分活動新增粵語翻譯,期望接觸更多參與者。
現時全球法語使用者約3.4億人,杜麗緹預計2050年增至約7億人。至於學習法語的好處,她稱法語使用者遍及五大洲、29個法語國家;而歐盟作為本港第三大貿易伙伴,現時每4間在港歐洲企業就有一間以法語為主,涵蓋金融、建築、餐飲、教育等領域,意味就業機會亦充足,相信法語使用者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