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舊事物消逝,新時代將至,我們應怎樣紀念前人前事,保存其精髓,傳承其精神,使得人情和文化的發展不會分崩離析?不論是「保育」還是「活化」,沒有故事,沒有對話,盲目存留,其實也沒有多大意思。即將上映的《紅豆》虛構了一家位於九龍城的老字號糖水舖,借這家人的故事,既敘人情,也探討舊區的變遷和飲食文化的消逝,這場故事和對話又能否引出「此物最相思」的情感?
【明報專訊】舊事物消逝,新時代將至,我們應怎樣紀念前人前事,保存其精髓,傳承其精神,使得人情和文化的發展不會分崩離析?不論是「保育」還是「活化」,沒有故事,沒有對話,盲目存留,其實也沒有多大意思。即將上映的《紅豆》虛構了一家位於九龍城的老字號糖水舖,借這家人的故事,既敘人情,也探討舊區的變遷和飲食文化的消逝,這場故事和對話又能否引出「此物最相思」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