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研究資助局近期公布自資院校界別申請資助的結果,本報統計研資局今年度3個資助計劃,發現人文學及社會科學獲資助項目最多。被問研資局會否因《港區國安法》及《基本法》23條實施後,拒絕資助部分涉政制的研究題目,主席唐偉章表示,局方會審視學者的資助建議書,倘研究如何推翻香港政府「那當然不行」。
唐偉章表示,有意申請研資局資助計劃的學者,只要遞交建議書,局方均會審視考慮。至於國安法及基本法23條實施後的研究限制,他強調不能研究「如何推翻香港政府」。被問近年經濟不景,研資局會否削減總資助額,他說暫不受影響,因靠基金的投資回報方式運作,目前本金有約460億元。
研資局在自資學位界別設三大計劃,包括教員發展計劃、跨院校發展計劃、院校發展計劃協作研究撥款;另設研究基礎設施撥款,讓院校競逐申請,申請結果9月已公布。三大計劃中,研資局今年度資助47個人文學及社會科學,屬各學科之冠(見表)。教資會秘書長鄧特抗稱,8間資助大學擁有較多實驗室,某程度上人文科及社科屬自資院校強項。
研資局近日舉辦海報展覽,展示歷屆26個獲資助的研究項目,其中恒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郭詩詠(圖)探討香港「70後」作家與社會及文學團體的互動,做3年半研究,獲資助約48萬元。她形容資助額夠用,主要用作聘請研究助理,但認為若提高「代課教師津貼」,有助她減少教學時數,騰出更多時間研究。
郭詩詠說,高校界工作量過重情况普遍,又指自資院校的教學時數較八大多,以助理教授為例,一年需教授6科,用不少時間備課、授課和批改作業,需另安排時間做研究;又指寫論文需長時期專注以「進入狀態」,並非可利用零碎時間撰寫,變相要在學期之間的長假期或暑假進行。
學者描述70後作家共同意識獲資助
郭詩詠亦介紹其研究,指70後香港作家有20多年創作經驗,成長階段目睹回歸過渡期,以及反世貿、皇后碼頭拆卸及菜園村等社運。她與14名本地70後作家訪談,冀描述與她同代的作家經歷特殊歷史,勾勒世代間的共同意識等。
談到70後作家如廖偉棠,其作品《末日練習》曾在香港書展被要求下架,被問日後會否因政治原因避免研究70後作者,郭詩詠說,國安法多少影響學術研究,但認為目前並不完全「這個又不做得,那個又不做得,未必去到這麼極端」,稱學者都在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