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學校課本如屬全新或改版,須提交送審,達一定水平才可列入教育局的「適用書目表」。教育局就課本送審增設要求,局方回覆查詢稱,現行課本送審機制下,課本封面和封底不需要送審,但由於兩者屬課本一部分,經諮詢出版業界意見後,建議出版社今年2月或以後送審的課本,於印製前呈交封面和封底的定稿,局方會按需要向出版社提供意見。
籲2月起送審課本交書封定稿
教育局上月舉行「課本評審程序簡介會」提及兩項新安排,包括要求出版社印製課本前呈交課本封面和封底定稿,以及邀請出版社呈交教師用書。
局方回覆查詢時稱,會按需要就封面和封底的定稿,向出版社提供意見,以避免在印製大量課本後需修改,耗費時間和資源。至於就呈交教師用書、為期兩年的試行方案,局方稱,邀請出版社以自願形式把一份印刷版或電子版的教師用書送交教育局備存,以完備檔案。被問日後恒常化的考慮,局方稱,一如既往,教育局會就有關試行方案的推行情况持續與出版業界保持溝通,以商討往後安排。
邀出版社交教師用書備存 試行兩年
創知中學校長黃晶榕稱,在學校角度支持有關做法,稱可確保教科書有高質素,所傳達給師生的信息是正確和健康的;又認為可避免出版社在印製好大量課本後需修改而浪費資源,並「確保課本內容以至封面和封底所傳達的資訊或意識形態不會出現偏差」。
不過,黃晶榕亦關注出版社或需花更多資源,更謹慎編制教師用書,確保資料正確無誤、客觀、公正,無形中提高了教科書成本;部分非主流的資訊可能因而減少出現在教師用書中,局限了教師參考資料的多角度。
校長稱可確保內容正確
憂削教師用書另類資訊
教育局去年訂立新措施,2022年1月或以後獲發評審報告的教科書,書內只可附有出版社網站的單一網址,不可附有其他網址或二維碼;出版社可於其網站提供自行製作的補充學習材料,或由第三方發展的學與教資源連結,強調「出版社須為所提供的學與教資源問責」。
局方亦在簡介會提醒出版社,課本內容須客觀持平和切合時宜,資料及數據適切準確,並適當地標示;如語文科課文涉及真實人物或新聞報道,必須說明資料來源或註明為「真人真事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