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年本港出生率下跌,適齡學童減少。有大學日前稱,政府削減其師訓課程的學額,連續3個學年減約10%。港大其中一個師訓課程教育學士(幼兒教育及特殊教育)課程總監李佩鈴則表示課程學額維持不變(聯招學額18個),惟全球SEN學童正增加,過往全球逾100名兒童中有1人患自閉症,現時已增至每54名兒童就有1人患自閉症,相信教育界對接受過特殊教育師訓的幼師需求殷切。
5年制的港大幼兒教育及特殊教育培訓的幼師,具相關專業訓練,可及早識別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童。教師需求減少之際,該課程將有首屆畢業生,四年級生廖詠恩稱沒有後悔入讀課程,有見同學未畢業已服務非牟利機構,相信日後有不少發展方向,「不一定做幼稚園老師或特殊幼兒工作員」,認為無論製作教具或音樂治療,課程助她利用所學,幫助特殊需要兒童。
四年級對前途樂觀:不一定做幼師
廖詠恩去年暑假赴羅馬尼亞義教6星期,在當地幼稚園教授英語,憶述班上有幼兒不踴躍參與課堂,當地教師認為他頑皮、不專注,故將他「隔離」,以免影響課堂。不過,詠恩發現每當大聲播放音樂,該名幼兒都會掩蓋耳朵,「課程教過,自閉症的小朋友對聲音較敏感,所以當時我知道他有自閉症,遂告知他的老師,再通知家長」,讓詠恩深明特殊教育知識很重要。
義教見頑童被「隔離」憑所學辨自閉
創兒歌助SEN童發展肌肉社交認知
同班的另一四年級生陳永鑾,在課程中創作兒歌,包辦作曲、填詞和編曲,相信音樂治療可幫助SEN幼兒發展大小肌肉、認知和社交。她對學生人口正下跌帶來的影響有少許擔心,但認為「只要有心,一定找到想做的事」。
李佩鈴稱,該課程的畢業生會獲4個專業資歷,包括特殊幼兒工作員、幼稚園教師、幼兒工作員和幼兒中心主管,認為學界對特殊教育教師的需求殷切,指一般主流幼稚園也有特殊幼兒,相信課程裝備幼師在不同情况下都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