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消委會今年1月至9月接獲78宗涉及補習、教育課程及教材的投訴,曾有家長在女兒參加商業機構入校舉辦的填色比賽並獲獎,領獎時被游說購買2萬元英文教材;另有家長遇「家訪」,因對方能說出兒子名字及就讀班別,誤以為是校方代表,簽「回條」後始知要交4500元,對方亦非代表學校,銷售手法涉違《商品說明條例》
【明報專訊】消委會今年1月至9月接獲78宗涉及補習、教育課程及教材的投訴,曾有家長在女兒參加商業機構入校舉辦的填色比賽並獲獎,領獎時被游說購買2萬元英文教材;另有家長遇「家訪」,因對方能說出兒子名字及就讀班別,誤以為是校方代表,簽「回條」後始知要交4500元,對方亦非代表學校,銷售手法涉違《商品說明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