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國際新聞

聯國調查揭生育危機真相 財政負擔恐懼未來 有心而「缺選擇」

【明報專訊】聯合國人口基金(UNFPA)周二(10日)發表《2025年世界人口狀况報告》,揭示全球生育率「前所未見地下滑」,背後主因並非年輕人「不想生」,而是經濟與社會障礙令數以億計的人難以實現理想家庭夢。UNFPA執行主任加奈姆(Natalia Kanem)直言:「生育率下跌,問題在於選擇受限,而非意願不足,這才是真正危機。」

1/5受訪者「未生夠」

這份題為《真正的生育危機:變革世界中生育自主權的追求》的報告,綜合14個國家、逾1.4萬名受訪者意見,涵蓋美國、德國、南非、印度等,佔全球人口三分之一。調查顯示,每5人中就有1人預計無法達到理想子女數量。

報告指出,現時大多數人仍希望生兩名或以上子女。38%女性與35%男性理想家庭規模為兩孩,另有15%希望生3個。惟超過三成50歲或以上受訪者承認未能如願。

經濟負擔成最大障礙,39%受訪者明言因財政壓力而減少生育;21%歸咎於「飯碗」不穩,19%則指住房問題難解。性別不平等亦為主因之一,13%女性及8%男性表示,家務及育兒責任分配不均,影響生育決定。另外,無論男女均表示,對未來的不安(包括氣候變化與戰亂)使他們傾向限制家庭規模。

來自印度孟買的藥廠職員南拉塔是典型個案。她坦言:「我和丈夫一直考慮再生,但每次都問自己:負擔得起嗎?」她指出現時單是女兒學費、校巴、游泳課程及醫療開支已捉襟見肘。每天下班後累得難以陪伴女兒,令她最終決定「專心照顧一個」。

香港科技大學人口政策專家貝斯圖(Stuart Gietel-Basten)表示:「這是聯合國首次如此全面聚焦於低生育率問題。」不過,UNFPA仍呼籲各界對低生育率問題審慎應對,指部分國家為鼓勵生育而推行硬指標、限制避孕,或推出生育獎金等,但長遠成效卻存疑,且或損人權。

加奈姆認為,解決生育危機之道在於回應公眾的實際需要,包括「提供有薪家庭假、可負擔的生育醫療,以及伴侶互相支持」。

(金融時報/衛報/BBC/聯合國網站)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