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國際新聞

執政國民力量黨:薩德續為中韓癥結 願助美製造業復蘇

【明報專訊】韓國保守派在今屆大選有4名候選人,當中以執政國民力量黨的金文洙支持度較高,因此本報專訪其競選總部外交統一委員會的兩名共同主席金健和金炯錫,二人闡述金文洙就韓國在中美角力下的外交安全戰略,展現力圖擺脫模糊戰略、建構價值同盟的立場。金健現為國會議員,曾任韓國外交部韓半島和平交涉本部長和駐英國大使,金炯錫則是韓國統一部前副部長。

在被罷免總統尹錫悅任內,韓國採取高度親美疏華(甚至反華)的外交姿態,金文洙會有多少延續這路線?金健認為,中韓關係癥結在於中國對韓國宣布2016年部署薩德導彈防禦系統的「正當防衛手段」實行報復,「若非當年薩德部署,我們如今將毫無手段應對朝鮮戰術核武的威脅」。他主張北京「當初沒能理解我們的處境」,而至今仍未全面解除「限韓令」(按:北京官方未曾承認有此政策)與非正式制裁,「若要重建互信,北京須主動解除所有懲罰措施」。

對華貿易要「互惠多元」拒依賴

談到對華經濟關係,金健表示將以「互惠與市場多元」為指導原則深化經濟合作,同時避免對單一品項或供應鏈的過度依賴,防止重演以尿素危機(按:中國最少兩度管制尿素出口,韓國化工產業因此陷困)為代表的供應鏈衝擊,「我們會擴大合作,但不走向依賴」。

中美角力升溫和美國印太戰略令韓國難以再避談台海局勢。金健認為,若台海發生戰事,將對韓國安保構成實質威脅,「美軍若將主力轉向台灣方向,韓半島(朝鮮半島)恐出現戰力真空,朝鮮或將趁勢挑釁,而中國的默許更不可排除。台灣海峽的和平穩定是韓方核心利益,我們堅決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韓國超過四成的貿易運輸經由台灣海域,一旦航線中斷,經濟將遭重創,對此金健重申:「我們的對台政策不是中立模糊,而是有原則的實用主義。」

指「台灣有事」將威脅韓安保

金健明言金文洙會延續並強化韓國「印太戰略」,與區域內外友好國家合作維護自由與開放的秩序,但韓方印太戰略「不排除任何國家,也不以對抗為前提,而是基於合作與共榮」。他又指金文洙會以「持續性」為韓日關係的關鍵目標,避免因政權更替反覆動搖外交路線。

12‧3戒嚴風波被認為窒礙韓國應對「特朗普2.0」的關稅戰。金健表示,金文洙已承諾將關稅議題列為外交首務,計劃當選後立即會見美國總統特朗普,盼在7月8日關稅暫緩期結束前達成共識,「雖然不避諱潛在挑戰,但也視其為深化韓美經濟聯盟的契機」。他強調韓國將成為美國製造業復蘇的戰略合作伙伴,「透過密切對話,韓國能提供美國所需,進而消除關稅的必要性」。他解釋稱:「金文洙政府將推動戰略製造同盟,結合韓國在造船、核能、汽車等領域的優勢產業,支援美國製造業重建。韓美同盟的價值應從安保領域擴展至技術與產業合作,以有效應對保護主義與供應鏈重組帶來的挑戰。」

韓優勢產業援美 拓同盟價值

在朝鮮核導研發屢有突破下,韓國保守派近年泛起一些鼓吹自行研發核武的聲音,被認為影響韓美關係。金健強調韓國應尋求「核平衡而非核武裝」:即透過韓美擴張威懾機制、加強「三軸作戰體系」以應對朝鮮的核導威脅——(1)(強調先發制人的)「殺傷鏈」、(2)(主要攔截40公里高度範圍內的彈道導彈和飛機的)「韓國型導彈防禦系統」(KAMD)和(3)(強調特種作戰力量的)「大規模懲戒報復作戰」(KMPR),以及強化電子戰能力來達成核威懾,「若情勢惡化,未來可探討北約式核共享或戰術核重返半島」。

指朝圖武統 「核平衡」保證威懾

金炯錫表示金文洙已表明統一應是共同繁榮的道路,將維持通過對話解決問題的立場,同時堅決應對朝方威脅。他形容朝鮮表面上放棄統一,但「朝鮮主導統一」的承諾在勞動黨政綱及其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的聲明中仍顯而易見,「朝鮮似乎在尋求透過核武器和軍事力量實現『武統』,同時斷絕與韓國的聯繫,以防止內部不滿情緒擴散」。他指朝鮮正在俄方援助下迅速強化軍力,從無人機到預警雷達,韓國對朝軍事優勢正被侵蝕,「烏克蘭模式可能複製於韓半島,不能天真期待朝鮮願意和平」。

金健則指未來韓俄關係將以「戰後重設」(reset)為主軸,拒絕回到戰前模式,「俄國戰後勢必強化遠東發展,而最佳合作伙伴不是朝鮮,而是韓國,但條件是莫斯科須停止對朝軍援、尊重韓國安保利益」。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