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韓國共同民主黨原黨魁李在明是今屆總統大選的最大熱門,本報專訪其外交與安保特別助理魏聖洛,深入探討其外交政策與戰略方向。魏聖洛現為國會議員,曾任外交部韓半島和平交涉本部長和駐俄羅斯大使,他向本報明言:「我們不會被情緒與意識形態綁架,而是以國家利益為羅盤,實踐真正的實用外交。」
避對立中韓 倡逐步改善關係
李在明陣營多次指出,韓中關係目前處於建交以來的「最低點」。與尹錫悅政府偏重「對中遏制」不同,魏聖洛主張在鞏固對美同盟的同時,避免將韓中關係推向對立,轉而尋求在外交、經濟與文化層面逐步改善雙邊關係。
「為何招惹中國?隨便這邊說『謝謝』,台灣那邊說『謝謝』,這樣不可以嗎?」李在明去年國會選舉期間有關台海的言論近期被韓國保守派翻舊帳,他後來澄清只想表達韓國需要務實外交。魏聖洛也解釋說:「這是競選期間的『口語化』表達,目的是強調與所有國家建立和諧與和平的關係,並非對任何國家抱有敵意。」惟李在明後來在美國《時代》雜誌訪問談到會否在北京攻台時援助台灣時稱「等到外星人入侵地球,我會思考這問題」,又掀風波。
不作涉台承諾 應對繫於國家利益
《華爾街日報》在大選投票約10天前報道,特朗普政府正考慮調走部分駐韓美軍到其他印太基地,儘管美韓否認有相關討論,但已令李在明不太親美的立場更惹關注。抗拒韓國或駐韓美軍介入台海,其實不是李在明的個人見解,日本傳出向美方游說涵蓋朝鮮半島、東海和南海的「單一戰區」(實際上以台海為焦點)構想時,韓國進步派輿論隨即反彈,左傾3黨(包括共同民主黨)22名國會議員4月底更正式在國會提出「台灣有事時不介入」動議,表明擔憂駐韓美軍介入兩岸衝突會令韓國被捲入。
對於台海衝突風險,魏聖洛明確表示,韓國不會事先作出任何假設性的軍事承諾,「我們不鼓勵極端情境的預設,但台海衝突若爆發,將重創整個東亞的和平與經濟。韓方立場是這類事件必須盡一切努力避免」。他補充,即使美國在戰事中呼籲支援,「韓國的應對將取決於國家利益、國內民意及國際法的原則」。
儘管如此,李在明選前嘗試展示較以往友好的對美立場,例如4月派出外交安保顧問金鉉宗訪美,試圖紓緩美國政界疑慮。魏聖洛明言,李在明外交與安全戰略的三大核心支柱將是:(1)韓美同盟、(2)韓日伙伴關係和(3)韓美日三邊合作,而且會延續與以上三大支柱密切相關的印太戰略。談到關稅戰,魏聖洛指李在明當選後會第一時間促成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首腦通話,但「任何協商都將建立在務實與平等的基礎上」。
韓美日合作 為其一外交支柱
在對日關係方面,魏聖洛指李在明將以1998時任韓國總統金大中和日本首相小淵惠三發表的「韓日共同宣言」精神為藍本,推動「未來志向、原則並進」的韓日關係。他強調將「慰安婦」與強制勞工問題的解決方案會「尊重過去協議的大原則」,「我們不會拋棄過去努力,但合作與對話仍將持續」。
拒朝韓「兩國論」 批核武裝主張
在尹錫悅任內,朝韓皆重新定調「南北關係」,朝鮮甚至將韓國定義為「敵對國家」。魏聖洛強調「不接受兩國論,仍維持統一為最終目標的暫時性關係框架」,指李在明會尋求緩和軍事緊張、重啟交流,同時朝鮮人權問題將納入政策視野。他批判個別保守派人士主張「韓國核武裝」純屬「選舉政治的危險民粹」,「李在明將優先強化與美國在核威懾體系下的合作,如延伸威懾機制與定期演習,但絕不走上違反《核不擴散條約》(NPT)的道路」。
建跨界別外交控制塔應地緣挑戰
魏聖洛透露,李在明政府將建立橫跨外交、產業、通商、安保的「外交控制塔」組織,以因應日益複雜的全球地緣政經挑戰,「我們不能再各說各話,而是要統一調度,以國家利益與企業利益兼顧為最高原則」。在全球南方與新興市場如東盟、非洲和中亞外交方面,魏聖洛指「將以實質合作與文化交流為先導,打開韓國的新戰略空間」。
最後魏聖洛不忘批判被罷免總統尹錫悅的外交政策,強調李在明的不同,他說:「尹錫悅政府在處理內政和外交事務上幾乎採取『二元對立』的方式,但我們民主黨政府在捍衛自由與民主價值方面會比尹錫悅政府更具誠意,並將以務實的外交政策取代不必要的黑白邏輯或二元對立。」
相關字詞﹕朝韓關係 印太戰略 日韓關係 中美角力 中韓關係 美韓關係 台海局勢 韓國共同民主黨 2025韓國總統大選 李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