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世界正處於大變局中,但日本領袖正忙於應付內政。
2月底,當美國總統特朗普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白宮的爭吵令世界各國領袖大為震驚時,日本首相石破茂正忙於在自民黨劣勢的國會推進次年度預算案的通過。當內閣支持率已跌破30%,一名弱勢的自民黨首相已無暇思考長遠的外交戰略。內政課題堆積如山,石破茂自己也不清楚今年夏天參議院選舉後還能否留任。
在特朗普2.0的國際背景下,過去一個月的國際政治上演了戲劇性的一幕:美國和俄羅斯這兩個宿敵反而握手言和,烏克蘭抵抗侵略的姿態卻成為了特朗普的眼中釘。不少國際政治學者和觀察家解讀:這是特朗普的「楔子戰略」(Wedge Strategy)的一部分, 即意圖通過和俄羅斯言和來分化中俄兩國類似同盟的伙伴關係,並把主要精力從歐洲轉移到亞太地區來對付中國的崛起。
在國際政治學中,楔子戰略一般指的是大國利用分裂策略來削弱對手的聯盟。這一戰略通常透過外交、經濟或軍事手段,離間敵對國家與其盟友,或吸引中立國站在己方。其核心目標是破壞敵對聯盟的團結,降低對手的戰略優勢,從而為自身創造更有利的國際格局。
從理論來上來說,運用這一分析框架來解讀當前的中美俄三角關係或許不無道理,但仔細觀察目前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動向,近期的日美關係動向無疑是這一「楔子戰略論」的反證,「聯俄制華」的分析高估了特朗普的戰略眼光,很可能是誤導性解讀。
作為「楔子戰略論」反證的日美同盟不安
筆者對「楔子戰略論」的最大疑問是:如果特朗普政府的楔子戰略是為了制衡中國,他理應強化作為亞太抗中基石的日美同盟威懾力。但恰恰相反,過去一個月特朗普的對日政策都在破壞日美同盟穩定,令日本國內上下忐忑不安,敢怒不敢言。
證據有三:一是3月6日,特朗普在石破訪美後首次展開對日施壓,稱《日美安保條約》規定美國必須保護日本,但日本不需要保護美國,這是「不公平」,說法令日本輿論譁然;二是3月26日,特朗普宣布對進口汽車加徵25%關稅,日本進口汽車也未能倖免於難。汽車產業關乎日本經濟命脈,消息一出導致3月末的日本股市出現暴跌。據《日本經濟新聞》的估算,如果汽車關稅落實導致日本汽車出口下降、日本國內汽車生產減少,或令日本經濟蒙受13萬億日圓的損失;三是4月2日,美國決定對多國實施「對等關稅」,日本也不能倖免於難——美國將對日本進口產品徵收24%關稅,直接重創進入新年度的日本股市。(按:華府目前只執行10%基準「對等關稅」,即針對日本的另外14%關稅差額暫不生效90日)有分析認為,特朗普這一關稅政策將直接導致日本今年的GDP下降0.4%,以至於石破首相在國會以「國難」來形容今場關稅戰對日本的衝擊。
從美國國內政治角度來看,要把曾為宿敵的俄羅斯轉為盟友來共同遏止中國,難度也大。過去3年,美國一直作為烏克蘭堅定的盟友來抗擊俄羅斯侵略,國內敘事的敵我關係轉換非短時間能達成。從目前有限的證據來看,特朗普政府的外交似乎並沒有完成大戰略層面的深思熟慮,而是更可能持續推進美國的全球戰略收縮,並容忍中俄兩強在各自勢力範圍內活動,且通過「交易型外交」對中俄軟硬兼施,以滿足特朗普的國內政治鬥爭需要。
進入2025年春,一場革命性的變局正在全球醞釀之中。
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學術院國際教養學部教授 張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