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國際新聞

希斯路單一電源肇禍 英基建韌性堪憂 業界質疑沒後備方案 機場解釋不足全面運作

【明報專訊】英國倫敦希斯路機場因向其供電的變電站大火,前日幾近停運一整天,至昨日(22日)全面恢復運作。今次事件令人質疑為何一座變電站火災會導致全球最繁忙機場之一的希斯路陷入癱瘓。航空業界批評希斯路機場過於依賴單一電源供應,而沒有其他後備方案,基建專家亦指出,事件反映英國基建缺乏應變韌性。希斯路機場行政總裁解釋,後備系統如常運作,但不足以讓整個機場全面運作。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理事長沃爾什(Willie Walsh)發聲明指出,希斯路機場是對英國以至全球具重要性的關鍵基建,質疑為何能「完全依賴單一電力來源,而沒有其他備用方案」,批評機場「明顯存在規劃失當」。

機場:轉移操作系統配置供電「需時」

希斯路機場行政總裁沃爾比耶(Thomas Woldbye)解釋,在應急方案下,希斯路機場可利用其餘兩個變電站供電,但轉移電子操作系統連接至重新配置的電力供應上「需要時間」。他指出,變電站火勢不小,屬於「非常嚴重」事件,「我們失去相當於一個中型規模城市的供電」,而後備供電系統確有運作,可是不足以支撐整個機場的營運。沃爾比耶又承認希斯路機場的電力系統存在弱點,「無法百分百應付」如今次火災的大型突發事故。《金融時報》報道,希斯路機場的後備柴油發電機雖按常運作,但只是確保機場能執行基本工作,例如讓飛機降落及疏散乘客,而不能完全支撐機場運作。

停運敲響警鐘 能源基建恐成外襲主目標

英國運輸大臣艾凱迪表示,今次事件超出希斯路機場的控制範圍,認為機場管理層於火災後已迅速啟動應對方案,並與緊急應變人員和航空公司密切合作。能源安全大臣文立彬則稱,該機場全面停運突顯其「相當脆弱」。國會下議院運輸專責委員會主席卡德伯里(Ruth Cadbury)稱,事件引起基建韌性的疑慮,將擇日舉行聽證會。專研基建的牛津大學經濟政策教授赫爾姆(Dieter Helm)形容希斯路機場停運敲響警鐘,反映英國所有關鍵基建缺乏韌性及相互依賴,警告當遇上外來襲擊時,能源基建明顯會淪為首要目標,「若你面臨嚴重安全威脅,能源系統就需要更多韌性」。

英暫撤深夜飛行限制疏導航班

警方經初步調查後,暫排除火災原因有可疑。希斯路機場於香港時間昨日中午過後全面恢復運作,此前一架英國航空客機於當地時間前日傍晚約6時(本港時間昨日凌晨2時)率先降落希斯路機場,經安全評估後,7時起有8班長途客機獲准陸續起飛。

雖然英國運輸部暫時撤銷深夜飛行限制,以疏導航班,但英航行政總裁多伊爾(Sean Doyle)表示,未來數天所有旗下航班的乘客仍將受到影響。英航過往曾警告希斯路機場營運負荷過重,若從干擾中恢復運作可引發更大混亂,因航機和機組人員需要重新調配。維珍航空預期昨日可「近乎全面恢復服務」,只有少數航班被取消,但稱情况仍持續變化不定,需要持續審視航班安排。

(金融時報/BBC/路透社/中央社)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