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加拿大執政自由黨新黨魁選舉當地周日結束,當晚(本港周一早上)宣布結果,當選人將接替1月請辭的總理杜魯多。今次自由黨黨魁選舉在美國特朗普政府向加國貨物大幅加徵25%關稅背景下舉行,兩大熱門候選人——加拿大央行前行長卡尼,以及前副總理兼財長方慧蘭——均把競選主軸放在選民最關心的應對特朗普威脅上,勝出者也將帶領自由黨在最遲10月舉行的國會大選中迎戰現時支持度領先的保守黨。
去年12月6日,在杜魯多政府中坐「第二把交椅」的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因就財政預算應對特朗普關稅的手法意見相左,憤而辭職,近年被指處理經濟問題不力的杜魯多其後面對黨內外壓力,今年1月6日宣布辭去黨魁及總理職務,觸發黨魁選舉,由全國40萬名黨員從4名候選人中選出。
前央行行長卡尼處理經濟經驗豐富
阿爾伯塔大學政治學教授博伊利上周五向法新社表示,在美國關稅陰霾下舉行大選史無前例,指現在加拿大人只關注「誰是跟特朗普較量的最佳人選」。外界分析指出,曾先後任加拿大中央銀行和英倫銀行行長的卡尼(Mark Carney)憑藉豐富處理經濟的經驗成為頭號大熱。加拿大民調機構Angus Reid上周三發布的數據亦顯示,43%受訪者認為卡尼最有能力應付特朗普,支持保守黨黨魁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只有34%。卡尼雖亦曾任聯合國氣候和金融特使,但卻是「政治素人」,從未在加拿大擔任過民選職位,被視為其缺點。
59歲的卡尼被指曾為杜魯多屬意接替方慧蘭成為財長的人選,但他競逐黨魁後跟杜魯多施政失敗保持距離,以自由黨內清新形象自居。他上周五在多倫多競選時批評特朗普攻擊加拿大「建立、銷售,以至民眾賴以為生的一切」。
另一方面,獲衛生部長、司法部長,以及其他自由黨國會議員支持的方慧蘭日前則警告,「特朗普對加拿大構成二戰以來最嚴峻挑戰」,並以自己在特朗普首次執政期間促成有關自由貿易的《美墨加協議》作為賣點。
另外兩名候選人分別為自由黨眾議院領袖古爾德(Karina Gould),以及現為商人的自由黨前國會議員貝利斯(Frank Baylis)。
特朗普言論挽加國自由黨頹勢
特朗普加徵關稅威脅及其將加拿大變成美國「第51州」的言論激起加國朝野普遍反對,也挽救了自由黨的民意頹勢,近期落後保守黨的幅度有所收窄。由於卡尼上月曾暗示如果當選自由黨黨魁可能提前舉行國會大選,意味自由黨黨魁選舉結果以及美國因素將影響大選舉行時機以至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