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國際要聞

美押後1月徵加墨車稅 緩車廠衝擊 特朗普與墨總統通話 允暫緩大部分加稅至4.2

【明報專訊】美國周二起向加拿大和墨西哥貨物加徵25%關稅後,白宮周三(5日)宣布,總統特朗普跟美國三大車廠商討後,應其為保利潤的請求,暫緩向加、墨兩國進口的汽車和汽車零件徵稅1個月,期望車廠利用該寬免期把生產線遷回美國。惟分析指出,這一目標基本不可能實現,但美國車廠仍可利用機會囤積加墨製造的汽車和零件,以減緩關稅生效後的衝擊。特朗普昨與墨西哥總統通話後,同意押後對大部分墨國貨品加稅措施至4月2日。

難即遷生產線返美 助預囤零件

白宮發言人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周三公布聲明,指特朗普在跟Stellantis、福特和通用汽車這三大美國車廠商討後,決定在《美墨加協議》(USMCA)下進口的任何汽車及汽車零件享有1個月關稅豁免。《紐約時報》當天引述一名知悉雙方通話的人士報道,上述3車廠行政高層告訴特朗普,向加、墨汽車和汽車零件徵稅將令它們公司成本上漲數十億美元,意味抵銷所有利潤。萊維特向記者表示:「他們(美國三大車廠)提出請求,總統(特朗普)欣然同意。」她又指特朗普期望美國汽車製造商「開始行動和投資,把生產線移回美國」,稱那樣做他們便不用再繳付關稅。

專家警告引發工人失業廠房倒閉

3車廠分別發聲明歡迎特朗普舉動。然而西方傳媒分析指出,只有1個月根本無濟於事,因轉移生產線牽涉大規模招聘人手、投資及戰略規劃,計議及行動需時。英國《金融時報》引述加拿大「汽車零件製造商協會」(APMA)會長沃爾普(Flavio Volpe)警告,僅1個月的寬免期將無助商家解決問題,亦可能引發工人失業及廠房倒閉,指「即使美國(汽車)商戶也難以在30天的威脅周期下運作」。《紐時》亦指1個月的寬免期將難以解決美國汽車業長遠受特朗普關稅計劃影響,但他們仍能利用該加稅暫緩期盡量從加、墨兩國進口汽車和其零件並囤積起來,以抵銷關稅生效後的衝擊。

多外國零件 「純美國製」短期難求

美國官方貿易數據顯示,該國去年進口的乘用車總值2170億美元(約1.69萬億港元),其中最多來自墨西哥,佔整體進口數量逾五分之一。此外、加、墨兩國同期共向美出口總值470億美元(約3666億港元)汽車零件。多個汽車業組織及相關專家估算,如特朗普政府向加、墨汽車及汽車零件的25%關稅落實,美國每輛新車售價將上漲1萬至1.2萬美元(約7.8萬至9.4萬港元)。此外,《紐時》周三分析,目前在美國銷售的多款汽車即使在國內組裝,也用上大量外國零件,要汽車重回「純美國製」短期內根本難以實現(見圖表)。

特轟杜魯多藉貿易糾紛「保權位」

美國3月4日起對加、墨兩國進口貨物加徵25%關稅,同時對中國進一步加徵10%關稅(累加20%),目前對加、墨汽車和汽車零件以外的關稅將繼續生效。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在關稅生效後曾跟特朗普通電話,尋求擴大豁免清單,但遭拒絕,特朗普事後在旗下社交平台Truth Social發文批評杜魯多利用美加貿易糾紛「保住自己權位」。此外,萊維特周三表示美國針對全球貿易伙伴的「對等關稅」仍將在下月2日起生效,而特朗普並不會考慮豁免。

(紐約時報/CNN/金融時報/華盛頓郵報/彭博社)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