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以色列-哈馬斯戰爭今年外溢,擴展成以色列正面挑戰伊朗領導的「抵抗軸心」陣營,哈馬斯和黎巴嫩真主黨高層幾乎被誅殺殆盡,也門胡塞武裝成為以軍新攻擊目標。惟德黑蘭在內憂外患下未敢強力還擊,間接造成「丟失」敘利亞的後果。中東格局因伊朗勢力衰退而大變,以色列和背後支援敘利亞新掌權者沙姆解放組織(HTS)的土耳其料成最大贏家。
以色列4月空襲伊朗駐敘使館建築,殺死多名革命衛隊軍官,伊朗隨後歷來首次空襲以國本土,惟危機未再升級。以色列7月先後炸死哈馬斯軍事領袖戴伊夫和暗殺哈馬斯政治局主席哈尼亞,10月擊斃被指是10‧7突襲主謀的哈馬斯新領袖辛瓦。以色列9月起向真主黨開刀,先發動針對後者高層的傳呼機爆炸,其後襲殺其領袖納斯魯拉,並出兵黎巴嫩追殺其他軍政高層,伊朗僅有回應是10月第二度襲以本土。伊朗12月再遭沉重打擊,敘利亞在反對派閃電戰中變天,分析認為原總統巴沙爾倒台肇因,是其兩大靠山俄羅斯和伊朗分別受困烏戰泥淖和真主黨被重創而無力施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