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駐東盟大使侯艷琪在港大CCCW舉辦的「中國-東盟」論壇的主題演講則聚焦中國與東盟關係現况,她形容中國-東盟關係過去逾30年取得的成就可歸功於中國的獨特地理相近和文化聯繫,更重要的是中國「積極擁抱我們時代的發展趨勢,並作出正確的歷史抉擇」,包括維護基於協商和共識決策的「東盟方式」。她又指東盟國家最擔心陣營對抗風險,並最反對成為地緣政治競爭焦點。
東盟在亞太經濟一體化是重要驅動力
她形容東盟建立以自身為中心的地區合作機制,例如是東盟+1、東盟+3、東亞峰會和東盟地區論壇等,積極拓展全球伙伴,並在國際和地區事務發揮愈來愈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說東盟在亞太地區已成為經濟一體化方面的重要驅動力與和平安全方面的重要穩定因素。
談到地區局勢,侯艷琪批評有國家推動「印太」戰略,甚至在區內部署戰略武器,威脅區內和平穩定,也有國家基於意識形態組成「四方安全對話」(QUAD)和「澳英美聯盟」(AUKUS)等加劇局部對抗。她自言跟東盟同僚交流時,最經常討論的話題是和平、穩定、發展、合作和人民福祉,「他們最希望的是尋求真正的多元文化主義和共融發展,最擔心的是分化和陣營對抗的風險,最反對的是區內國家成為地緣政治競爭的焦點」。
老撾高官倡中國東盟合作三支柱
論壇另一篇主題演講由老撾建國陣線(老撾執政人民革命黨領導的統戰組織)中央委員會副主席邵提翁(Chanpheng Southivong)發表。邵提翁形容中國是老撾的最大外來投資國,重點在基建、能源和礦業,其中2021年12月啟用、連接老撾跟中國西南部的「中老鐵路」更展現老撾在中方「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合作。他認為,如要促進更有韌性和可持續的中國-東盟經濟合作,則應着重三大支柱:全球聯通、科技創新和共享繁榮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