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太陽能生產商為逃避美國對中國貨徵收高關稅,本已轉往關稅較低的東南亞第三國出口其產品,仍被美國商務部狙擊,加上面對特朗普即將再次執政,他們正謀求遷往遠至中東設廠。
《衛報》周三(20日)報道,中國研究機構策緯諮詢公司副總監庫姆斯(Cory Combs)表示,許多中國太陽能行業公司因見東南亞遭受美國關稅打擊愈益嚴重,正遷往海灣合作委員會成員國,尤其是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和阿曼。
太陽能板生產鏈各階段 華佔全球八成份額
中國主導全球太陽能市場,在太陽能板生產鏈各個階段均佔逾八成份額。惟自美國十多年前起對中國進口的太陽能產品徵收反傾銷和反補貼稅,中國主要生產商早就改往不大受關稅影響的東南亞國家生產,以致表面上,美國從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泰國進口的太陽能板佔整體逾八成,從中國進口的卻不足1%。
然而美國政府認為中資太陽能企業擴大國外生產線,通過泰國、越南、大馬和柬埔寨出口是逃避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例如中國隆基綠能公司自2016年起在大馬、泰國、越南設廠,又在美國開設合資廠房,早於2022年惹起商務部調查和被點名要對其徵收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美國商務部上月宣布對從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和柬埔寨出口的中資太陽能產品生產商徵收初步關稅,並於2025年春季公布最終決定。
中國官員表示,美國向中資太陽能企業徵收反傾銷及反補貼稅,有礙美國能源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讓規模較大的美國製造商得到不公平的優勢,同時提高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