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對比起4年前,中國談不上今屆美國大選最受爭論的議題,就連兩名總統候選人賀錦麗與特朗普的唯一一場辯論也無甚提到中國。然而,這不代表中國不受美國兩黨重視,相反中國被視為美國最重要的戰略競爭者這點已是華盛頓政治圈的共識。美國丹佛大學約瑟夫.科貝爾國際關係學院中美合作中心主任趙穗生早前接受本報訪問時坦言,無論誰將當選美國總統,都將不會改變美國中長期對華強硬的政策趨勢。他形容中美之間在意識形態差異、大國競爭和台海問題存在「三大死結」,令兩國關係前景不容樂觀。
明報記者 洪明超
延續特朗普時代定調的戰略競爭,拜登入主白宮後重視「管控」對華競爭,中美關係也由低谷回穩,其一關鍵例子是去年11月拜登與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三藩市峰會後,中美翌月起恢復兩軍通訊。趙穗生向本報坦言,在三藩市峰會過後,美國對華戰略和政策實際上未有軟化,基本上維持原有的高壓姿態,尤其在科技領域,以及南海和台灣問題——美方一方面判斷中國只是作「戰術調整」,另一方面美國大選不容許拜登政府對中方改變作出積極回應。
趙穗生認為,拜登9月底在四方安全對話(QUAD)峰會的外泄講話內容提到中國只是進行「戰術調整,而非戰略調整」,仍會從各方面、尤其是在印太地區挑戰美國及其盟友,「(這)反映美國政府的真實想法」。他指中國面對國內經濟問題和嚴峻的國際形勢,有必要調整對美態勢,作為化解挑戰的契機,因此繼續主張一套「不和美國搞冷戰、不衝突、不對抗」的論述。
糾纏意識形態大國競爭台灣問題
然而,即使中方釋放調整對美立場的信息,美方明年1月將迎來新總統,中美關係「破冰」料將有其限度。趙穗生坦言,中美關係正糾纏於「三大死結」——(1)意識形態競爭、(2)大國競爭、(3)台灣問題,因此難有實際改善,長久下去中美未來合作等前景也不樂觀。
談到意識形態競爭,趙穗生坦言早在中美1979年建交開始,中美一直存在意識形態的分歧,惟近年各自「將(分歧)程度加深」。趙穗生解釋,一方面美國現將中美競爭看成是「民主與專制」的體制競爭,即要求「百之分百維護民主自由制度」,他認為只要美國人仍持這種心態,中美惡性角力的情况就無解。談到具體例子,他指中美雙方相互加強防範對方——美國司法部推出「中國行動計劃」(China Initiative,2018至2022年),尋求全面消除中國間諜和防止美國科技被中國竊取;另一邊廂,中國在意識形態上加強防止西方滲透,去年還出台首部《反間諜法》。
談到大國競爭,趙穗生形容美國的不安全感不止體現於認為意識形態上受到中國挑戰,還包括不計代價地尋求維持霸權。他指美國雖是全球最強大的國家,卻一直憂慮被別人趕超、害怕別人摧毁其生活方式,因此總要為自己的衰落尋找「代罪羔羊」——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外交發言時又見「咄咄逼人」,正是好選擇。他形容美方的打壓手段「學習」了中方「壞做法」,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例如「無所不用其極」地巨額補貼半導體晶片行業,並對中國大陸實施投資管制。
誤判終極衰落 觸發美國人覺醒
趙穗生分析,中國過去幾年出現「戰略透支」,認定美國正「終極衰落」,自己則全面趕超,因此面對美國時「不再仰視,而是平視甚至俯視」,觸發美國人「覺醒」。惟他認為,美國當下警覺有些過火,誇大了中國威脅。
談到台灣問題,趙穗生形容北京過去對台灣問題抱持戰略耐心,現在卻更强調武力威脅,而另一方面台灣對北京的「離心力」也愈來愈強,美國對台灣則愈發同情和支持,令台海局勢日益成為中美之間的無解問題。(有關美國對台政策的內容詳見另稿)
華崛起非外力可擋 只怕自己犯錯
趙穗生總結稱,上述「三大死結」雖然不至於令中美短期內爆發戰爭,但是中美會因此難以緩和競爭和衝突,無論是賀錦麗還是特朗普當下任美國總統,美方在意識形態競爭、大國競爭以至台灣問題上的立場都不會出現變化或改善,二人分別只會在於「領導風格」,因此他判斷中美關係前景悲觀。他特別強調中國既無能力滲透美國,美國也無法在中國引發政權更迭,與此同時,中國要崛起則「沒有一個國家能夠阻擋」,即使「崛起不了」也不會是因為美國,而是「中國內部自己出了問題,自己犯錯誤,犯一些經濟政策上或者各個方面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