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9月27日,日本自民黨選出新一任黨總裁。石破茂過去16年四次連戰連敗,本次終於成為日本首相。
歷史往往如此巧合:2012年,已故首相安倍晉三在自民黨總裁選第一輪投票落後的情況下在決勝投票反勝石破茂。2024年,在第一輪投票落後於安倍傳人高市早苗的情況下,石破茂也在決勝投票反敗為勝,終於坐上首相寶座。
日本政治常有一個很諷刺的現象:即每次執政自民黨支持率大跌,就會舉行黨內的「疑似民主選舉」更換黨魁,意圖挽回執政黨的公眾支持。例如2000年森喜朗內閣支持率暴跌到9%,結果換了魅力十足的小泉純一郎上台,支持率一度暴升至近80%。換將不換黨的伎倆,似乎每次都能騙過單純的日本選民。
本次自民黨總裁選舉呈現出兩大範式轉移:一是派閥政治影響消退。自從年初岸田之亂解散派閥之後,本次的參選人基本上成為了自由身,擺脫了派閥領袖的掌控。例如原岸田派就出現了兩位候選人(林芳正和上川陽子),原二階派的小林鷹之則得到了前安倍派成員的支持。日媒還發現,本次的第二輪決勝投票不少議員並沒有按照派閥領袖指示投票,使得本次選舉成為史上最難預測的自民黨總裁選舉。
二是世代交替的加速。本次參選的小泉進次郎(43歲)和小林鷹之(49歲)都是40歲世代的國會議員,這在過去是不可想像的。眾所周知,日本是論資排輩的社會,如果讓一個40多歲的年輕政治家上位,那些50、60歲的政治家想上位應如何自處。此外,本次參選者不少是世襲議員,如小泉進次郎的父親是前首相小泉純一郎,河野太郎的父親是河野洋平,令日本輿論懷疑這些世襲政治家的後代不知基層疾苦,和社會脫節。
高市「地方包圍中央」 不敵岸田出手
回看本次總裁選全局,基本上是四股力量的角逐,包括麻生太郎的主流派、菅義偉的非主流派、岸田勢力和前安倍派,而其中最主要的是麻生太郎主流派和菅義偉非主流派的對決。8月初,河野太郎特地約請麻生晚宴,尋求對方的支持,9月中,小泉進次郎也特意拜會麻生,可見麻生的影響力舉足輕重。麻生本人甚至已想好下任首相必須有能力和特朗普相處融洽,會打高爾夫球但不能太純熟之類,實際上就是要延續保守主流安倍主義勢力。另一邊廂,本次的選舉環境為無派閥的菅義偉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菅義偉出身基層,沉著幹練,曾組織「小石河聯盟」(小泉、石破、河野)無派閥黨員和麻生主流派對抗。本次菅義偉全力支持小泉進次郎,意圖成為新的造王者,以實現非主流派的逆襲。
然而,首席候選人小泉的表現不如人意。小泉純一郎有一句名言:政界是妒忌之海。8月,小泉進次郎人氣急升,甚至有人開始羅列小泉內閣人選名單,但進入9月選舉後半階段,小泉勢力開始失速。筆者觀察小泉家族多年,用「志大才疏」來形容這位政治新星不為過。例如在選舉討論會上,記者問小泉如何看日中關係,小泉顧左右而言他,不知不覺地卻去討論朝鮮問題;又例如記者問小泉如何看助學金問題,小泉竟回答:不是每個人都有必要上大學。以上的例子令輿論開始懷疑他對政策的理解能力,如此實力焉能擔當國家領袖之大任,難怪其父小泉純一郎早就放言:進次郎本次最好退選,50歲之後再考慮參選也不遲。
回看高市早苗陣營,她的智囊曾參與了早前東京都知事的選舉。高市的根據地在關西地區,但弱點在於地方支持過少,因此過去數月她花費大量心力在全國拉票,甚至不惜違反黨規向地方派發傳單。高市的計算是:在第一輪選舉至少擠入第二位。如果面對的第一位是石破,就可利用前安倍派和主流保守派接近100多人的國會議員票決勝。應該說,這個戰略在第一輪投票奏效,但原岸田派在第二輪決定將票轉向支持石破茂,不少議員認為過右的高市當選將不利於即將到來的眾議院選舉,選票會流向保守中道的立憲民主黨。結果峰迴路轉,石破茂終於如願以償贏得首相寶座。
石破治下 日本制衡中國態勢料不變
石破茂在自民黨內屬於穩健保守派政治家,政治上持中道保守路線,是安全保障和「國防族」專家,作為黨內反對派一直對安倍政治持嚴厲的批評態度。如今,日中關係經歷了靖國神社塗鴉(6月)、蘇州母女遇襲(6月)、深圳男童遇害(9月)事件的衝擊,日本國內瀰漫著對中國的強烈不滿,期望一個強而有力的領袖毅然面對中國,因此預計短期內石破治下的日本對華制衡戰略難以改變。但相比偏右的高市,石破沒有參拜靖國神社的紀錄,在台灣問題上也理解事態的複雜性。
如果石破的國內支持穩定,預計他的外交姿態會有分寸感和平衡感。反之,如果石破內政疲弱,無法贏得眾議院選舉,不能排除他為了回應國內壓力而擺出強硬對華姿態來鞏固國內支持的可能性。石破內閣是不是一個過渡性的短命政權,拭目以待。
張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