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記者抵達馬尼拉前數日,正值中菲在南海爆發衝突危機——6月17日,菲律賓派出補給船舶往仁愛礁,擬向被中方形容為非法「坐灘」的軍艦補給物資,中方阻止期間一艘海警船跟菲方補給船相撞,結果菲方一名海軍陸戰隊士兵斷指受傷。在事隔約一周後的IMC2024活動上,菲律賓國家安全委員會助理總幹事馬拉亞(Jonathan Malaya)一直被菲國記者追問,小馬可斯政府會否引用與美國簽署《美菲聯防條約》應對這次事件。他其後向本報表示,中菲都展示克制,而且事件無關戰爭行徑,故菲方無向美求援的必要。
從北京角度來說,《海警機構行政執法程式規定》甫於6月15日正式開始執行,按此中國海警可以登臨涉嫌違規的船隻執法,並可拘留「涉嫌違反出入境管理條例」的外國公民長至60日,菲方此時派船補給坐灘艦,正是展示中方在舊日阻攔和驅離以外的「登臨檢查」新手段。事實上,菲律賓早在5月中旬《規定》公布起已提出嚴重關切。
菲表明不援引《美菲聯防條約》
6月17日的衝突隨即引發新一輪的爭議。菲律賓輿論甚至關注菲方應否援引1951年簽署,並在翌年生效的《美菲聯防條約》,要求華府軍事援助。在今年4月,小馬可斯出訪美國時,拜登強調任何在南海對菲方船舶的攻擊都可觸發該條約。事發翌日,美國國務院重申針對菲方武裝部隊和公共船舶的武裝攻擊,都可構成觸發《美菲聯防條約》的基礎。然而,小馬可斯政府表明無意這樣做。
事實上,綜合中菲雙方說法,以至內地央視旗下「玉淵潭天」和菲律賓官方公布的相片或錄影片段可見,中國海警和菲方武裝部隊人員都未有使用熱兵器,只有使用刀、斧之類的冷兵器,菲方後來甚至強調船上雖有槍枝,但船上士兵被指示不要展示以免「誤解」。被問到雙方都似乎刻意避免使用熱兵器,馬拉亞向本報坦言,這反映雙方都「展示克制」,「我們都不想這會引發戰爭」。
「這也是為何我清楚地向(菲律賓電視台)ABS-CBN的記者表明,這不是戰爭行徑(it's not an act of war)。」馬拉亞甚至嘗試以香港為例向本報解釋,他說:「香港二戰時被日本佔領過,菲律賓也一樣,所以我們都知道戰爭行徑何時發生吧。他們(中方)不是實際上入侵,所以不是戰爭行徑,那為何我們要援引《美菲聯防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