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歐美科學家採用今年1月由中國研究員短暫上傳於互聯網的一批有關3年前新型冠狀病毒武漢爆發點的數據研究,「第一次」掌握新冠病毒含有大量貉DNA的證據,進一步印證病毒很可能源自動物的推論。世界衛生組織(WHO)上周五(17日)質疑中國為何不早早交出證據,在日前上報後又為何撤回,敦促中國馬上分享數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上周五未正面回應,只強調中方始終支持和參與全球科學溯源合作,又指國際科學界有很多線索將病毒源頭指向全球範圍。
華月前上載 歐美學者下載後「暫撤」
中國武漢華南海鮮市場被視為人類感染新冠的起點,它於2020年1月1日關閉。中國研究員在該市場關閉後兩個月,從攤檔蒐集樣本,去年發表研究報告,聲稱樣本只有患者和病毒的DNA,並沒有動物DNA。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月底將上述基因序列數據提交「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GISAID)網上數據庫,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演化生物學家德巴爾(Florence Débarre)等一群國際科學家在本月初發現數據後隨即下載,並向中方提出共同分析。但不久後,中方即以更新補充為名「暫時」撤回數據。
這批科學家隨後自行分析數據,並推翻中方當初有關樣本內沒有動物DNA的說法。他們上周二(14日)向WHO專家組呈交報告,表示部分新冠病毒樣本含有大量源自貉(racoon dog)的DNA,以及果子狸等其他哺乳類動物的DNA。報告強調,此發現不足以證明是貉等動物感染了新冠病毒後傳染人類引發大流行,但「增加了這個可能」。
參與研究的美國猶他大學病毒學家戈爾茨坦(Stephen Goldstein)說:「這是我們第一次在切實相同地方識認出病毒的基因指紋和潛在中間宿主。我們有明確源自貉的大量數據。這完全符合病原體跨物種傳播事件所預期的情况。」芝加哥大學流行病學家科比(Sarah Cobey)亦指出,如果病毒是人與人傳播,「極不可能看到這麼多動物DNA,尤其是貉DNA」。
世衛新冠病毒首席流行病學家范克爾克霍夫(Maria Van Kerkhove)上周五(17日)說:「我們需要一覽全貌。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這數據存在,卻不準備提供予國際社會。」世衛總幹事譚德塞道:「這些數據該當於3年前就能對外分享……必須馬上與國際社會分享。」